精采書摘


這就是我的那一位嗎?

克里斯多夫 • 胡森(Christopher D. Hudson)等著  王寵 譯

思考未來

缺點

  與某人約會一次、兩次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到了第三、四次,奇特的事開始發生:情感變得更加敏銳,心智也容易耽溺於幻想,難以避免的問題開始在腦海中反覆出現—這人是否就是那特別的一位?

在社會期待與朋友的壓力下,很難不去想結婚的問題。但是,正如我們必須在其他事上謹慎,在此更需小心。一心一意幻想結婚前景,必然有其缺失。

危險一:錯過當前

  很多人花時間思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反而錯過了「當前實際發生的事」。他們的生活只著眼於未來,心智與情感沒有活在當下。「把握今天」聽來平淡無奇,不過卻需要極大的智慧。應該讓上帝照祂認為適當的方式引導這段交往,我們只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享受彼此認識的過程。

危險二:偉大的期待

  如果你把尋覓配偶作為惟一的期望,那麼未能達成目標將會令你傷心失望,甚至受創極深。想想看,如果婚姻是你約會的惟一目標,那麼你對每次的交往關係都將感到失望,除非最終與對方走向紅毯的那端,才可能有例外。

  應該怎麼做呢?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說:「愛是……凡事盼望」。愛不會只對「一件事」(亦即結婚)抱著盼望,而是「凡事」盼望。在異性交往中抱著開放的態度,接受上帝安排的各種可能,例如得到美好的友誼,或有益的兄弟姐妹關係,這樣,即使分手也不會感到傷心或氣憤。因此,縱使他最後不是「那一位」,這又如何?你沒有什麼損失!如果他能成為你的好友,你還是有美妙的收穫!

這就是我的那一位嗎?

這個問題本身有爭議性

  許多基督徒相信,若上帝要一個人結婚,他只會有一位理想的對象;其他人則認為,上帝賜給人較大自由,所以適合結婚的對象可能不止一位。

  抱持第一類看法的單身人士,通常又焦慮又疑惑,一直問:這就是上帝為我預備的那一位嗎?抱持第二類看法的人相信,婚姻基本上是意志的委身,因此只要是基督徒,而且擁有相同價值觀,都有可能成為結婚對象。這種人喜歡說:「你既可以服事上帝,也能與這些對象相處愉快。」

  我們不打算立即解決這場大辯論。我們只能說,除非你與舊約裡的以撒一樣,有父母差派僕人為兒子找媳婦,否則你必須自已分辨可能的對象。你怎麼知道目前交往的對象,就是未來的婚姻伴侶?

  我們已經知道,好看的外表不足恃。美貌不是建立交往關係的重要基礎。如果一個人只有外表,那麼等皺紋出現、肌肉鬆弛、體重上升、頭髮掉落時,又該怎麼辦?如果上帝不憑外貌斷定人,我們也不應如此(撒母耳記上十六: 7 )。內心才是最重要的判斷依據。

  單在財務方面有保障是不夠的。社會上到處充斥著可悲的夫婦(許多正在協議離婚),當中多數人的問題並不是出在財務方面。他們經濟能力都很強,但是卻缺乏更重要的東西。

  對基督徒而言,最重要的是配偶是否與你一樣信靠耶穌基督。如果你是信徒,而對方卻不是,那麼他就不適合你,根本不必為此禱告。上帝已經畫好一條界線,聰明的人都不應逾越(哥林多後書六: 14-18 )。

思考對方是否為合適的另一半

1. 這份關係是否增強我對基督的愛與委身?

2. 倆人是否擁有一樣的屬靈價值觀及優先順序?

3. 我與這人結婚後,是否更能服事基督與祂的國?

4. 那些最瞭解我、最愛我,並且年長而智慧的信徒們,對這段關係看法如何?

5. 我尊敬對方嗎?還是我常常因他的行為感到困窘與羞恥?

6. 我享受與對方交談、相處(不含肉體親密)的時光嗎?

7. 如果除去肉體上的吸引和親密,這段關係還剩下什麼?

8. 我們對許多議題一再地激烈爭辯嗎?

9. 我花多少時間與精力,為彼此交往的事尋求上帝的旨意?

10. 我們彼此真正認識多少?我們交往時間是否夠長,足以觀察彼此在各種狀況下的表現?

  找一位屬靈導師(例如你認識的較年長、睿智、敬虔的人)討論這些問題,絕對是明智之舉。這位導師必須客觀,且願意問你嚴肅、難堪的問題。

通過檢視

  通過檢視是指就自己的情況「提出說明」的行動。有人密切注意我們,定期詢問嚴肅的問題,引導我們分析、評估目前所做的一切,以及從事這些活動的目的,藉此讓我們客觀地檢視行為與動機。

  這樣做的結果,讓我們較少被情感(或荷爾蒙)支配,而能倚靠上帝進行思考與推理。我們不斷把交往情況與上帝的話語對照,所以較不會惹上麻煩。

聽取雙親意見

雙親帶你來到世界

  在多數狀況下,他們盡力扮好「為人父母」這個艱難又神秘的角色。

  他們時常遭遇失敗,有時頗為悽慘,有時頗為可怕。結果是你幾乎鐵定會受到若干情緒傷害。

  但是請先把這些過錯擺在一邊,別忘了幾件事。首先,每位家長真的都是新手。醫院並未替初為父母者開班授課,教他們如何教養孩子。醫院只把蠕動身軀的嬰孩(及金額龐大的帳單),交給那對嚇壞的父母,他們必須靠自己。他們要不要「在職」進修,皆取決於自己。

  其次,除了極少數最糟案例之外,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希望給他們最好的一切。相信你的父母也不例外。他們也許不能很有技巧地表達關懷,也不會照你喜歡的方式給予勸導,但他們非常渴望要保護你,免得你作錯選擇,因為他們曾經歷作錯決定的痛苦。多數父母願意捨棄一切,只要孩子不再犯同樣的錯。

  所以請為父母著想,採取下面五項真正聰明的步驟。

五大聰明步驟

1. 詢問父母的交往經驗

  事實真是如此,你的父母有好幾次遭遇障礙的經驗。他們很可能嚐過被操縱、被利用或被矇騙的滋味。請你找出他們做對與做錯的事。他們的經歷往往讓你訝異,甚至令你著迷。問問看,如果他們有機會重新「與異性交往」,將會有那些不同的做法。

2. 傾聽

  時代不同了,老爸老媽屬於另一個世代,他們的話有什麼好聽呢?但是,真正的智慧不會被時間淘汰,切勿閉耳不聽! 即使是異常傳統古板的老爹,或是距上次約會經驗已有二十五年之久的老媽,都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若干寶貴的東西。這也才是「孝敬父母」(以弗所書六: 2 )的真義。

3. 抗拒防衛心理

  也許是由於共同生活太久,或是因為太瞭解彼此習性,親子關係通常會出現火爆的場面。為什麼我們會氣憤地拒絕父母的勸告,卻欣然接受友人完全一樣的意見?不妨練習更加注意父母說話的內容,不要注意他們說話的方式。

4. 分享與異性交往的難處

  對某些人而言,這個主意太嚇人了,但是許多年輕人邀請父母參與自己的擇偶過程,卻有驚喜的發現。年長者看事看人的眼光較敏銳,鼠輩逃不過他們的法眼。他們可以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也能鼓勵你走在正軌上。如果你把他們排除在交友過程之外,等於是棄寶藏不用。

5. 在適當的時候,把他們的智慧拿來用

  我們必須謙卑下來,才願承認父母是對的;但是,他們通常都是對的。記住,他們可能是世人中最了解我們、也最愛我們的人,至少花點心思參考他們的意見,這樣做不是很有道理嗎?

底線是什麼?

  父母可能成為協助你決定「此人是否就是那特別的一位」的無價資源。不幸的是,許多年輕人竟然忽視近在手邊的資源。

  你最好聽聽父母的意見,反正這樣做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節錄自克里斯多夫•胡森等著,《約會你我祂》

>>回書目總覽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