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書摘

上帝有一個夢

◇ 德斯蒙•杜圖( Archbishop Desmond Tutu )著◇ 黃克先譯

  在成為上帝的好搭檔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瞭祂要我們做什麼。 上帝說:「我有一個夢,請幫助我實現它。我希望這個世界上的醜陋、敗壞、貧窮、戰爭、敵意、貪婪、好鬥、疏離與不睦,都能轉變為榮耀的另一面,那時將有更多的歡笑、喜樂與和平,世界將充滿公義、憐憫、愛、關懷與分享;我希望刀能轉變為犁,槍能轉變為鐮;我希望我的兒女們能知道他們原屬於一個家庭,那是人類的大家庭、上帝的大家庭、我的大家庭。」

  在上帝的家庭裡,沒有人被當成外人,大家都是家裡的一份子。不論是黑人或白人、富人或窮人、猶太人或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或以色列人、天主教徒或新教徒、塞爾維亞人或阿爾巴尼亞人、胡圖人( Hutu )或土錫人( Tutsi )、伊斯蘭教徒或基督徒、佛教徒或印度教徒、巴基斯坦人或印度人,大家都是一家人。

  每當我說:「我與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總統也是兄弟,不論我們是否喜歡這種政策」,總會讓家鄉的人們大吃一驚;然而我確實這麼期盼,同時也為他禱告。耶穌曾說:「當我被提升天後,將召聚所有人到我這裡來。」並非某些人,而是 所有人 。當耶穌說我們同屬一個大家庭時,這的的確確是個顛覆傳統的觀念。我們都是一家人,所以阿拉法特( Arafat )和夏隆( Sharon )是一家人;喬治•布希( George Bush )和奧薩瑪•賓拉登( Osama bin Laden )也是一家人。上帝說:「所有人都是我的孩子。」這聽起來令人感到萬分驚奇,而它確實也是個激進的觀念。

  我們已從許多地方聽見上帝的夢想,包括藉由歷史上祂所差派的先知,或是當代許多偉大的領袖及人道主義者,像是馬丁路德•金恩( Martin Luther King )和聖雄甘地( Mahatma Gandhi )。在一九六三年,金恩曾於林肯紀念中心( Lincoln Memorial )的台階前,倡言這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在喬治亞州境內,奴隸的子孫能與蓄奴主的子孫「一同坐席並共享兄弟情誼」。甘地在一九二九年陳述其奮鬥目標時也寫下此夢想:他追求的不僅是印度人民間的手足之情,而是「全人類彼此之間的兄弟情誼」(當然,也包括姊妹情誼)。這些上帝先知的願景和勝利不僅改變了他們的國家,同時也鼓舞了我們繼續爭取平等而努力不渝。

  對人類的生活及幸福而言,平等是極其重要的元素,因此人們情願以拋頭顱、撒熱血來追求它,就像在南非及其他國家所發生的情景。然而,就如金恩博士及甘地提醒我們的:上帝的夢想提供了一個比平等更美好的願景,祂要我們成為兄弟姊妹,共組一個大家庭。

  我們可以回想耶穌的生平,藉此思考到底上帝希望我們怎麼做。耶穌降生在一個嚴重分裂與衝突的社會裡,當中明顯區分為令人憎惡的外來壓迫者以及被統治階層;在猶太教中又有幾個立場不同的團體:法利賽派、撒都該派、奮銳黨;同時,猶太人、非猶太人以及撒馬利亞人間也有所區隔;然後,男人與女人之間也界限分明;此外,有自由的人,也有為奴者;有富人,也有窮人。然而,這個世界卻見證了一個千真萬確的神蹟,在人們眼前逐步開展:這些被切割與分類的人,包括男女、貧富、主僕、猶太與外邦,全都歸屬在一個團契中共沐主恩。他們不只把對方看作與自己平等的人,雖然奴隸能被以往的主人視為平等之人已是莫大的奇蹟,但在主裡共組團契的人,不僅把對方當成平等的人,並且待之如兄弟姊妹,也就是家裡的一份子,而這個家庭正是屬於上帝的大家庭。就像使徒行傳九章中那位門徒亞拿尼亞的獨特遭遇,以往擔憂不已的他竟能不假思索地稱呼從前迫害基督徒的惡棍為「保羅弟兄」。

  你無法選擇自己要擁有什麼樣的家庭,家人是上帝賜予你的禮物,誠如你對他們而言也是如此。若是能夠,或許我們想挑選不同的人來當兄弟姊妹;但令人慶幸,也可說是不幸的是,我們都無法這麼做。我們擁有他們,正如他們也擁有我們,無論你的兄弟是誰,你都不能放棄他;或許他是個殺人犯,甚至更糟,但他永遠都是你的兄弟。不論情願與否,我們都是同屬一個家庭裡的成員,假使我們都接受這個事實,你能想像世界會發生什麼改變嗎?

  家人之間最奇妙的事莫過於:你毋需在所有事上都與別人意見相同。假若你告訴我有一對夫妻,他們從未發生過任何爭執,我會覺得這其中必有隱情。其實如果有上帝的保守,爭執並不必然會摧毀家庭的合一。在上帝的家庭裡也是如此,我們不需要在每個想像得到的議題上,都與其他人達成無異議或有共識的結論;你只需要尊重別人的觀點,而不詆毀他人的建議毫無價值,或懷疑別人的誠信。我們的成熟與否,端賴我們是否能夠同意歧異的存在,並持續彼此相愛,以及關懷、珍惜對方,也為他人尋求更大的益處。

  家人之間的另一個特色就是願意彼此分享。關於這一點,初代教會的信徒甚至做到變賣家產,每個人都拒絕再擁有過去的私人財產,而過著凡物公用的生活。一旦有人苦難臨身,眾人就一起承擔;若有人興盛順遂,眾人也共同分享。彼此間維持著一同付出、一起享受的互惠關係,有些人奉獻較多靈性上的恩賜,有些人則報以物質上的貢獻。身處在一個和樂融融的家庭裡,你不必擔心自己用心良苦卻得到有限的回報,你所得到的份量將視你的需求而定。雖然老人及小孩在物質上貢獻最少,但他們通常是最需要被關懷的人。

  我時常向上帝祈求,我們的世界能仿效真正的家庭而建立。這麼一來,我們或許就可以消弭那些不公不義的現象:世界上的一小群人享受著絕大多數的資源(如同南非在種族隔離政策下所發生的景況),於此同時,絕大多數的人們卻生活在赤貧之中──超過十億人在每天賺不到一美元的生活水準裡求生存。你會讓自己兄弟姊妹的家庭陷在如此可憐的貧窮處境中嗎?你會眼見他們飢餓而袖手旁觀嗎?然而,每三點六秒就有一個人死於飢餓,這當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是五歲以下的孩童。如果我們認知到彼此同是一個大家庭裡的成員,就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種悲劇發生在兄弟姊妹的身上。

  家庭裡的成員會溫暖地彼此關懷,同時生發出憐惜之情。我祈求上帝能開啟我們的眼目,看見每一個人最真實的身分:彼此互為兄弟姊妹,而不是白人或黑人,也不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徒、伊斯蘭教徒或猶太教徒。假使我們能辨識出彼此共享的人性特質,感受到我們確實互相隸屬於對方,確知我們的命運與對方緊緊相繫,也深信惟有團結一致才能在這世界上自由地生存,並成為真正的人,那麼一個榮耀美好的世界將會在我們當中誕生,在其中我們能像家人般和睦共處,這個由人組成的家庭也就是屬於上帝的大家庭。事實上,「變貌」的奇蹟就在這個情境中產生,上帝的夢想也得以實現。

(摘自德斯蒙•杜圖著,《上帝有一個夢》)

>>回書目總覽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