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書介


踩踏時代巨輪的永者


◆ 劉美津(鼎金長老教會會友)

    潘霍華,一個不算陌生的名字,在人世間只經歷了三十九個寒暑,以尋常人一生的光陰來看,他有形的生命短暫得令人惋惜,以歷史漫長的進程來看,他無形的精神卻鮮明得令人驚異。

  瀏覽二十世紀的宗教史,已鮮少聽聞殉道的事例,他毅然決然走上那條不歸路,如飛蛾撲火般的擁抱一份熾熱痛苦的愛,把個人的命運和他所愛的國家同胞緊緊繫在一起。為了追隨基督,他付出了極重的代價,為了實踐信仰,他擺上了全部的生命。

期許止住暴戾的巨輪

  本書的書名《力阻狂輪》,直抒潘霍華對自己的角色期許,他盼望在狂亂紛擾的時代,能夠止住一個滾動著暴戾與死亡的巨輪。

  1933 年希特勒所蠱惑的納粹勢力席捲整個日耳曼大地,挾政權以摧毀基督教文化,巨輪輾壓之處掀起一連串毀滅性的迫害。當時德國的教會為了自保而坐視不公義的政權蹂躪人性,不敢發出撻伐的聲音,年輕的神學家潘霍華秉持清醒的良知,在一片渾濁不安的情勢中,思索著教會的未來和信仰的實踐。

  1939 年到 1945 年充滿了隨時引爆的危機,他在國內一方面訓練年輕的牧師、著書和演講,一方面從事反納粹的地下活動,在國外則透過普世教會大力爭取其他國家對反抗運動的支持。他明白在這個關鍵時刻,不容許任何的權宜和妥協,只有勇敢和行動才能掙脫捆綁,邁向真正的自由之路。

找不到紀念的憑藉

  1945 年 4 月的某個清晨,納粹在浮羅生堡集中營裡處決了潘霍華,罪名是叛國和意圖謀殺希特勒。一個月後德國無條件投降,潘霍華未能親眼目睹他奮鬥的勝利果實,未能親自參與德國戰後的重建,未能繼續培育更多人才,未能與他的未婚妻締結連理。

  他,還有未竟之夢待完成。世人甚至遍尋不著他的遺體或墳塋,在巴伐利亞濃密的森林中,竟然找不到任何可以讓世人紀念他的憑藉,他彷彿就這樣神秘地從熱愛的土地上消失,把死亡最後的註解留予他忠心跟隨的上帝。他在遺言中表露了最後的心跡,這是個結束,但卻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

描述潘霍華真實性格

  大學時期讀潘霍華的《追隨基督》,震撼於他那濃厚的理想與堅定的信心所導引出的行動,充滿了無悔的勇氣。那陣子剛好團契中有幾個弟兄姊妹也在讀這本書,大家熱烈談論著重價的恩典,一份凝重的感動縈繞在心頭。

  二十年後讀這本《力阻狂輪》,對潘霍華的成長過程和真實性格有更多的了解,他面臨抉擇所感受的痛苦掙扎、他支撐抉擇所割捨的親情愛情、他走向抉擇所承擔的孤單恐懼,一一躍然紙上,讀來令人心痛不捨。

  他的死無疑是個悲劇,這個荒謬混亂的世界值得他付出生命的代價嗎? 如果 1938 年他選擇留在安全的紐約,二十世紀的基督教可能多了一位著作等身的神學大師,但再多的文章和演講都無法為「分擔苦難」提出如此有力的說服。

  如果他選擇為前途設想,避開任何招致災禍的言行,他可能為戰後德國的教會做出更多貢獻,但再多的事工和活動都無法為「全然委身」帶來如此深刻的省思。有太多假設性的可能結果,但這些都已經無解了,因為潘霍華自己做了一個真誠無偽的抉擇,而他的抉擇充分說明生命不朽的意義。

無法承載的失去

  今天我們閱讀潘霍華的一生,時空已經遙遙相隔六十年,這期間的世界經歷許多重大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我們仍然面對真理與邪惡的掙扎,我們仍然必須在不同的時刻做出抉擇。

  生命中如果失去了某些東西,我們依舊能夠抱著小小的缺憾活下去,不致被擊垮摧毀,有些東西的失去卻是我們無法承載的。

  失去了對上帝的信心,人生就像失根的花一般飄零無依,失去了付出愛的動力,人生就像洩氣的球一般疲軟空虛;失去了對未來的盼望,人生就像靜止的水一般停滯遲緩。

  生命何價?若有一個更高遠的目標, 讓人即使拋棄一切亦不足惜,那個目標必然隱藏著無法言喻的奧秘和力量。

  潘霍華跳脫了教會的範疇,擴大了信仰的空間,這一點對我們當代基督徒有莫大的啟示,當我們面對不同教派和不同社群的差異,我們是否能把爭議化為關懷?我們心中是否真的讓上帝掌權做主?

  作者長期研究潘霍華,她詳細描繪了潘霍華的一生,書中不僅完整呈現紛雜的歷史背景,也深入淺出的鋪陳他的神學思想,生動而不艱澀,流利而有深度,是一本啟發心靈的好書。

(摘自《基督教論壇報》 第2416 期2005年3月19日)  
   

>>回書目總覽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