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60期】2009年7-8月

本期目錄:
路險才知馬力,風雨方見真情──台灣八八水災省思
真善美之旅──初訪〈耶穌共融社區〉
讓我們在基督裡合一──耶穌共融社區(The Community of Jesus)簡介

上帝子民的聲音──〈愛俄拿〉(Iona Community)聖歌的精神

讀者回應
台北〈龐畢度中心收藏展〉觀想
艾利斯島上的天空
 


號角路險才知馬力,風雨方見真情 ──台灣八八水災省思◆蘇南洲

原本預期將為因乾旱面臨限水的台灣帶來喜雨的莫拉克颱風,不意在兩天之內為中南部山區帶來二千毫升以上、百年難見的超大豪雨,而釀成數十個村落慘遭山崩及土石流重創甚至滅村的悲劇。單單高雄甲仙的半個小林村就失去五百條人命,整個災區財產損失至少上千億台幣;因此次水災而流離失所或泡在泥水裡的人家,要想復原到災前的景況,恐怕需要再努力十年,其中災民活安置、心理復建、就業就學及家園重建等等沉重無比的任務,對於數萬如今只剩一身衣褲的災民來說,真不是一句欲哭無淚所能涵蓋。......more

主旋律真善美之旅──初訪〈耶穌共融社區〉(The Community of Jesus)
彭海瑩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滿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
—— 雅各書一章17節
如果有什麼地方,堪稱為充滿真善美與信望愛、令人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那麼,在波士頓東南方鱈魚岬(Cape Cod)附近歐林斯(Orleans)的〈耶穌共融社區〉(The Community of Jess),應該是我經驗中的首選。
.........more

主旋律我們在基督裡合一──〈耶穌共融社區〉(The Community of Jesus)簡介The Community of Jesus 翻譯◆本刊編輯室

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使徒行傳四章32節
基督徒一起生活在共融社區中,這是初代教會就有的想法。在使徒行傳中就描述了早期耶路撒冷基督徒凡物共享的生活。隨著代代相傳,這樣的意象成為啟發許多修道院式社區的模式,這些修道院式社區皆以神的愛、基督復活的生命及聖靈的能力為基礎,並以一起追求共融合一為目標。
.
.....more

主旋律上帝子民的聲音 ──〈愛俄拿〉(Iona Community)聖歌的精神
◆陳茂生

1938年,英格蘭教會歌凡市(Govan)的牧師George Macleod先生,為了縫合教會與工人階層之間的的嫌隙,率領了一群牧師及工人(當時都是男士)至蘇格蘭西部,莫爾島(Mull)西南方的宣教聖地愛俄拿(Iona),重建了被毀的中世紀建築──愛俄拿修道院,從而尋求工作與靈修的兼容並蓄,愛俄拿共融社區就此應運而生。Macleod牧師身兼創辦人及第一任主席(1938-1967),在愛俄拿共融社區董事會的監督下,向英格蘭教會總會負責;後來為了使觸角更廣且遠,更具普世性,遂脫離了蘇格蘭教會成為普世性的團體,從此逐漸影響世界各地的教會領袖及信徒。目前正式會員包括蘇格蘭、英國、威爾斯、澳洲、德國、馬來西亞及美國的基督徒,正、副會員及「愛俄拿之友」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基督教派;他們委身於促進世界的和平與公義,強調基督教會的普世性,主席由會員推薦而後遴選,現任主席為Peter MacDonald,任期從2009年至2016年。......more

挑戰與回應讀者回應

敬愛的蘇社長平安:

深謝每一期的《曠野》雜誌。對我這個長年住在喧嘩的大都會裡的人來說,每一期的《曠野》就有如在大旱中可以吸取的一股清泉,清心甘甜,振奮人屬靈的心。前期(159期)拜讀了一篇張國棟先生所作的〈美國小姐選美的鬧劇〉,心中有感而發,想給貴社「讀者回應」。......more

曠野藝文台北〈龐畢度中心收藏展〉觀想◆劉芬

「你龐畢度了嗎?」電視廣告裡一直不斷地放送,不斷地提醒,遠從法國渡海而來的「龐畢度中心收藏展」,你怎麼還沒參與?人的惰性總愛拖延至最後,我還是在展期結束的前兩天才到北美館。
......more

曠野反思艾利斯島上的天空◆王貞文

由紐澤西自由公園(Liberty State Park)搭船,走著與過去移民者相反的方向,我們這些觀光客由美國本土航向艾利斯島(Ellis Island),在秋日的藍天下,銅綠色的自由女神像在不遠處以一種莊嚴的神情注視遠方。艾利斯島像個碉堡監獄般的雄偉建築出現在船的右側,四個圓頂塔樓構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天空線。......more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