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67期】2010年9-10月出刊

本期目錄:
倫理實踐的一致性
那天我們成為公民──高克牧師的公民課
為何基督徒不像樣?

更新與重建──《以神為本》叢書總序

來自「樂生」底層的呼求
為愛起程──誠摯推薦《珍愛地球家園》
耶穌會如何解構?──後現代主義給教會的好消息
托爾斯泰理想的實踐──小說《復活》的賞析與啟迪
黑人男歌唱家先鋒



 

曠野書香更新與重建──《以神為本》叢書總序

◆余杰

二○○八年十二月,三 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牧師、傳道人、教會同工及基督徒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在美國舊金山參加了由神州傳播協會主辦的「一代人的見證」大會。在大會的閉幕式上,與會者共同發表了一份歷史 的文件《舊金山共識》,該文件對中國大陸的社會轉型及基督信仰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有如下之看見:
「中國這一場變革與以往三千年所有變革不同,這是一場有十字架的變革。上帝拯救的大能已經臨到中國人,福音日益廣傳,教會紛紛建立。在中國走向更加自由、文明的公民社會的進程中,基督徒群體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建設 作用。在上帝的恩典中獲得新生的大批基督徒,在中國當前最為需要的仁愛、信實、公義、和平、饒恕等方面,活出了有目共睹的生命見證。」
以一八○七年英國宣教士馬禮遜入華為標誌,新教扎根中國已經兩 年有餘。然而,近代以來,基督教始終被視為西方殖民主義的先鋒和與中華文化格格不入的「外來者」,用近代史家蔣 黻的說法,基督教是「騎著炮彈到中國」的。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兩千年來一以貫之的儒、道、法、釋交融的統一的世界觀破裂,中國傳統的士大夫演變為現代知識分子,並分裂為不同的群體,為中國的現實與前途而爭論不休。有趣的是,在反對基督教的立場上,他們卻出奇地一致:守舊士紳階層為了捍衛文化自尊而反對基督教的宇宙觀和倫理觀,新式知識分子基於近代西方的啟蒙主義和科學主義而反對「落後」的基督教,更激進的群體則是以馬克思主義這一新銳武器對基督教作猛烈的批判。因而,基督信仰在中國社會一直被邊緣化或自我邊緣化。一 多年來,在中國的社會變革及文化和政治運 中,處於萌芽狀態的中國教會和中國基督徒,不僅未能力挽狂瀾,甚至未能爭取到自身的宗教信仰自由。此種狀況,在近二十年來終於有了明顯之改變:中國大陸中心城市許多新興教會開始自覺地走向公開化,越來越多的公共知識分子受洗成為基督徒,教會和基督徒積極介入文化、藝術、教育、傳媒和慈善等領域,福音在中國傳播出現了嶄新的格局與趨勢。教會和基督徒正在中國當下及未來的社會轉型中發揮不可或 之影響力。

中國面臨前所未有之轉型


中國社會正面臨一次前所未有之轉型,此次轉型之深刻與廣泛,有甚於晚清「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而中國社會轉型之核心部分,除了在政治制度上由專制轉向民主之外,更為重要的乃是國人基本價值的確立、道德倫理的重建及精神世界的更新。如史家唐德剛所云,中國的近代化宛如在驚濤駭浪中「出三峽」:由鴉片戰爭而激發出洋務運 ,由甲午戰爭而激發出戊戌變法,由庚子拳亂而激發出辛亥革命,由巴黎和會而激發出五四運 ,由日本入侵而導致共產革命席捲中國大陸,皆為被 之應對,故而「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中共建政六十餘年來,以無神論治國,一手謊言,一手暴力,妄想以謊言和暴力維持恆久之穩定。於統治者而言,為專制與獨裁一色;於老 姓而言,為鮮血與眼淚齊飛。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後二十多年以來,中國以低人權、高耗能、毀滅環境之「優勢」,換取了高速卻畸形的經濟增長。在「大國崛起」的顧盼自雄的背後,是貪汙腐敗的加劇、貧富鴻溝的加深,是數 個權貴家族壟斷國家的權力與財富,而數億農民工只能在自己的祖國「暫住」。孫志剛之死不瞑目、孫中界之斷指明志、唐福珍之點火自焚、張海超之開胸驗肺只是每年超過十萬起「群體 事件」之冰山一角。雖然有一群御用文人鼓噪「中國站起來了」,實際上中國仍然離民主憲政制度遙不可及,中國人仍然沒有過上自由的和有尊嚴的生活,中國社會的危機仍然無比深重,中國仍然不是一個現代國家。美國學者亨 頓說過,中國是偽裝成一個國家的文明,中國的現代國家建構遠未完成。那麼,中國現代化的敗局,根源究竟何在?
正本清源,中國近代以來仁人志士的奮鬥與拼搏,大都沿著啟蒙主義、理 主義、科學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的路向展開,一路激化下來,終於釀成「人定勝天」的、「在一張白紙上畫最美的圖畫」的共產革命。追求的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烏托邦的目標,收穫的卻是一個弱肉強食、道路以目的 物莊園。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在每一個歷史轉折關頭,中國選擇的都是那種最壞的選擇,甚至連次壞的都不是。中國最大的悲劇便在於,或一心學習法俄,或拼命效法德日,偏偏就是與英語國家偉大的清教徒傳統和新教倫理擦肩而過。而正是清教徒的信仰與文化,締結出了五 年來真正的、穩定的個人自由與大國崛起。

讓「以人為本」奠基於「以神為本」


上帝救恩之浩大,遍及人類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在南非、南韓以及蘇聯、東歐地區的社會轉型和價值重建過程中,教會和基督徒都發揮了不可忽視之作用。對於今天的大中華文化圈來說,「基督信仰、價值重建與社會轉型」,不僅是教會及教會中的牧者和基督徒公共知識分子必須面對的挑戰,亦是所有關心中國未來命運的華人理應深入思考的公共議題。先有基督信仰,才有價值重建,進而才有社會轉型,此一因果鏈條和先後秩序絕對不能顛倒。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中國人在爭取各項自由與權利的時候,常常將本來是「第一自由」和「第一權利」的宗教信仰自由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人們不知道,如果沒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就沒有良心的自由,其他一切的自由也就成為水月鏡花。如果我們認為宗教信仰自由沒有吃飯穿衣重要,那就只能說明我們的靈魂還沒有甦醒,我們還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一個人對靈魂的關注度不夠,必然就對自由的需求度不足。個人是如此,國家民族亦是如此。所以,哪裡有神的名得以彰顯,哪裡才有公義、自由與幸福。一個拒絕神的民族能夠走多遠呢?
我們在反省中國近代化的歧路時,不得不承認此一事實:在國家與民族層面,清教徒傳統和新教倫理,以及奠基於其上的盎格魯-薩克遜模式,久違中國矣。我們更相信,中國社會轉型之成敗、順逆、優劣,關鍵在於選擇何種信仰與價值。換言之,能否以清新剛健的清教徒精神取代傲慢冷酷的唯物主義、能否讓「以人為本」奠基於「以神為本」之上,將決定中國未來的基本面貌。「以人為本」,究竟以什麼人為本,以人的什麼為本?人的權利、自由與尊嚴是自足的嗎?人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克服人的罪 ,進而改變社會的敗壞與墮落嗎?我們堅信,人的一切都是造物主所賦予的,唯有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才能為人類贖罪,唯有上帝的公義與慈愛才能讓人類社會保有平安與穩固。是故,中國之崛起,究竟是無神之崛起,還是有神之崛起,對於中國和世界都關係甚大:若是前者,則中國會成為世界的禍害,這種禍害甚至比昔日之納粹德國和蘇聯更大;如果是後者,則中國會成為世界的祝福。我們當竭力避免前一種結果的出現,並努力 生後一種結果的實現。儘管我們知道,在「人人皆可為聖賢」的中國文化傳統中,倡導「以神為本」的理念難於上青天,但無論如何艱難,亦要奮力實踐。上帝從未遺忘或拋棄為數眾多的中國人,但神州要成為真正的神州,實在有賴於每一個愛神的人的晝夜思想和奔跑傳道。

提供一條通往光明之路


由此,我們萌生了寫作「以神為本」叢書的設想。該叢書計劃分為「基督與生命」、「基督與世界」與「基督與中國」三大系列:以「基督與生命」系列,展示一群牧者與平信徒的重生經歷、家庭生活和主要事工,既然每一個基督徒的生命歷程都應該是榮神益人的見證,那麼記錄與傳播這些見證,便可以讓眾人在一滴水中看見天空、從一粒沙中看見大地,並達成以生命感召生命、以事工連接事工之目標;以「基督與世界」系列,梳理宗教改革以來近五 年大國興亡的脈絡,探討「英語民族」一直保有民主與富強的根本原因,此原因不在於商業、航海、科技發明及工業革命,而在於改革宗信仰、清教徒精神之生生不息的活力,以此為未來的中國勾勒激 人心的願景;以「基督與中國」系列,探討在當下中國的法律(憲法)、文化、經濟、教育和公民社會的建構中,新教倫理正在發揮的和即將發揮的巨大作用,「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雖然今天的中國已然病入膏肓,但上帝的公義和慈愛恰可對症下藥,為困境之下的中國提供一條通往光明之路。
我們希望這套原創 的叢書,在兩個維度上給漢語思想界帶來嶄新的啟示:一個維度是呈現基督信仰所帶 的個人生命的更新與國家民族的重建,讓那些尚坐在死蔭幽谷中的同胞看到,基督信仰既可以讓個體生命脫胎換骨,亦可以讓國家民族起死回生;另一個維度是梳理宗教改革以來五 年之世界歷史和新教入華以來兩 年之中國歷史,讓每一個關注中國及華人世界的未來的人深深地相信,基督信仰對這五 年和這兩 年的光照與穿透,神的祝福與詛咒各有安排,神的恩待與懲罰並行不悖。毫不誇張地說,在中國的文化史、思想史乃至中國人生命史上,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舉。上帝讓我們生活在此一時代、此一文化背景之下,並將這一恢宏壯闊的異象賜給我們,必有其超乎我們所思所想的美意。當我們承擔這一事業的時候,既需要足夠的謙卑,也需要充沛的自信。我們更期望,有越來越多弟兄姊妹們加入到這個事業之中,與我們風雨兼程,一起傳這當傳的道,一起打這場美好的仗。

以神為本》叢書已出版三本——「基督與生命」系列訪談錄:第一卷/《一生一世的仰望》、第二卷/《我有翅膀如鴿子》。論述集/《誰為神州理舊疆》。基文社出版,特價優惠中,請洽(02)2363-5615-22。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