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79期】2012年9-10月出刊

本期目錄:
花火治國下的人民苦痛

別傷心,我也不在那裡面——淺論企業與教會的社會責任

再思寬恕與復和

職場聖召

你們將這事作在我身上

雙城恩怨

奇妙的神人之愛

 
 


曠野書摘職場聖召

◆原作/韋真爾(Gene Edward Veith, Jr.) 翻譯/劉思潔

上帝隱身在每個人的工作中,認識自己的聖召,便能在生活中與上帝相遇。


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可能在同一份工作上並肩勞碌,表面上看來,兩人所做的事完全一樣。但出於信心所做的工作,與不信上帝之人所做的工作,其實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聖召的教義可以幫助基督徒看見,生命中看似平凡的辛苦勞碌,其實具有不凡的意義;聖召的教義也幫助基督徒調整自己對工作的看法,明白自己的工作並非帶來救贖,而是讓自己在上帝的恩典中得享安息,上帝也會透過工作者的辛勤勞碌,讓鄰舍得到愛和服事。

聖經對於工作的教導

在創造天地之始,上帝就呼召亞當和夏娃從事各項工作,也訂立了他們的聖召。
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創世記一27∼28)

「生養眾多,遍滿地面」,這是上帝對家庭的定命。祂知道「那人獨居不好」,需要「一個配偶幫助他」,因此確立人類為一種社會性的動物,必須在家庭中生活,之後也要進入社會。此外,人類也被賦予權柄,有權「管理」自然界的生物。上帝命令人類要「治理這地」,並且在伊甸園修理看守,這也就命定了人類必須辛勤工作。

上帝在十誡中也明白宣示,祂的創造工作與祂命定人類該做的事很有關聯:人類應依循祂工作和安息的模式。「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埃及記二十9∼11)

可見,人類的工作就是仿傚上帝的工作、參與祂的創造及巧思。無論治理、管理、生養眾多、修理看守、栽種耕作、製造器物,這些都是上帝所要做的事,而上帝已把這些任務賜給世人。

但接下來人類便墮落了。亞當、夏娃悖逆上帝之後,立即帶來一個後果,就是上帝雖呼喚他們,他們卻躲藏起來(創世記三9∼10)。之後,他們所有的聖召雖然還存留著,卻都受到咒詛。

亞當的工作依然存在;上帝要人類治理全地、管理一切活物、生養眾多的命令,並沒有撤除。不過,亞當需要在咒詛之下勞碌工作,他若想讓全家不致挨餓,就必須汗流浹背、辛苦耕作,土地才會有出產。雖然他辛苦耕作會得到食物,但田地也會長出「荊棘和蒺藜」;換言之,他的工作常是徒然勞苦,只換來他並不想要的果實:挫折、流血的雙手。原本他在伊甸園中工作輕鬆愉快,現在卻要因為工作而筋疲力竭,必須終身勞苦、汗流滿面(三17∼19)。
這正是人類的景況:工作既是祝福,亦是咒詛。工作的確可以帶來滿足,因為這正是世人受造的目的;但工作也可能令人受挫、失去方向、耗盡氣力。工作本身很有價值,然而卻被罪污染了。

「在世」而不「屬世」

上帝呼召世人投入各種不同的勞務,成為祂治理世間的一部分。上帝便是透過這種眷顧的大能,運行在人的辛勞工作中。世人雖常遺忘日常從事的工作具有屬靈的意義與價值,而且所做的事會被罪所玷污,但基督徒仍可以憑著信心度日、安息在基督裡,因而讓生活和工作成為上帝賜福的管道。上帝並不會把我們的作為和聖召當作配得祂恩寵的依據;其實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完全奠基於祂白白的恩典以及基督的赦罪救恩。世人的好行為──尤其是在聖召當中所做的一切善行,都是信心的果實;這些善行並非為上帝而做,而是為鄰舍而做,因為每種聖召的整體目的都是「愛鄰舍如同自己」(馬太福音二十二39)。

由此可見,並非每種職業或謀生管道都稱得上「聖召」, 不少職業雖然合法且利潤豐厚,卻會引人犯罪,而這正是惡者撒但的工作。上帝並未隱身在色情攝影師、脫衣舞孃、賭場大亨的身後,而是撒但藏身在其中。從事娛樂事業的人──包括演員、攝影師、音效人員,都擁有正當的聖召,他們帶給鄰舍休閒娛樂,讓人享有樂趣,甚至能帶來洞見與啟發(優秀的藝術作品正是如此),這就是愛鄰舍、服事鄰舍。不過,有時候導演會迫使他們在觀眾心中製造出罪中之樂,而基督徒從業人員在這一點上就需要劃清界線。女演員可以是基督徒值得投入的聖召,但脫衣裸露的鏡頭就絕對不在上帝的呼召之內。音樂才華是上帝非凡的賞賜,但如果用來演奏頌揚死亡的「死亡重金屬樂曲」,以鼓吹暴力傷害、病態虐待和邪惡異教,就不符合上帝對音樂恩賜的心意。基督徒藝術家所領受的聖召絕非造成鄰舍的墮落,而是要透過藝術的天分來服事鄰舍,因此在服事的過程中,就可能與非基督徒同事產生衝突。換言之,基督徒藝術家與所有基督徒一樣,都必須與世間的誘惑、試探對抗。

基督徒要生活在世間,卻不屬於這世界;要實現這個原則,就必須透過聖召。耶穌基督所說過的一段話極為重要,很適合在此處引用:
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翰福音十七14∼18)

基督徒的生活與墮落的世界存在著緊張關係,而且不能為了消弭這種緊張而撤離世間,或是不加分辨地照單全收。基督徒「不屬世界」,只屬於基督,但基督並不讓他們被帶離世界,而是要保護他們免於撒但的侵害,同時也積極地活在世上,畢竟這世界是祂所造的,祂也是至高的掌權者。不單如此,祂還差遣跟隨祂的人進入世界。

呼召基督徒進入世界當中

基督徒要實現自己的聖召,就得進入世界當中,這也是對文化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基督徒演員、音樂家、藝術家可以成為光和鹽,在原本黑暗又無味的地方發揮正面的力量。正因如此,我們需要有基督徒參與政治、法律、科學、傳播、教育、學術,以及其他文化行業。

此外,福音工作在基督徒的聖召中最能發揮果效。非基督徒如何聽聞福音?理論上,他們原本就不上教會;或許有人逐家叩門傳福音,但在當今社會中,很少人願意讓陌生人進門。然而在職場上,非基督徒與基督徒並肩工作、互相熟識,所以為主作見證、邀請同事上教會的機會往往能夠自然出現──例如在茶水間、休息時、閒談,或者討論天災人禍、婚姻問題,甚至分享喜獲麟兒的歡樂。基督徒透過聖召而遍布世界各個角落,比牧師更有機會接觸非基督徒。

基督徒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出身背景,他們的工作在自己心中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意義。不過在大多數的行業中,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工作並無二致:無論是木工、演員或音樂家,並沒有所謂專屬於基督徒的工作方式;無論是工廠作業員、農民、律師、銀行員,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工作大致相同。或許基督徒會格外誠實或重視倫理,但誠實和倫理道德其實也是大眾對於非基督徒的期待。請記得,非基督徒也同樣被放在這個職位上,他們雖不認識上帝,卻同樣被上帝使用。每種聖召、天職都有其目的,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基本上並無不同:企業管理人員有義務幫股東賺取利潤;上班族不可浪費公司的金錢,也不可忍受不事生產的職員;基督徒警員則不可隨意赦免罪犯、不加逮捕。如果無法遵守,就是違背了自己的聖召。

從屬靈上來說,基督徒的生命和基督一同隱藏在上帝裡面(歌羅西書三3);但從肉體來說,基督徒和一般人都生活在世界上,受限於同樣的自然法則,居住在同樣的社區,必須應付同樣的實際問題。基督徒不應退出日常生活的範疇,也不應每時每刻都擁有神秘的宗教體驗,或只是專心嚮往另一個世界,而忽視上帝將他們安置其中的這個真實世界。許多宗教信仰認為,「物質世界」是邪惡的,或者至少是不屬靈的,所以救贖就是透過沉思默想或禁慾苦修,來逃離塵世經驗的束縛。不過,基督教信仰卻看重這個有形的世界,因為這是上帝所創造的,而且上帝看這世界是美好的(創世記一10、12、18、21、25)。此外,上帝也親自進入這個物質世界:藉著耶穌成為肉身,出生在一個人類家庭裡,居住在某個文化當中;作為木匠之子,祂必須用自己的雙手來工作。

耶穌的門徒也來自各行各業:其中有不少漁夫,還有一名稅吏,而保羅則是織帳篷的。這些門徒捕魚、剪裁或縫製布料的方式,或許無異於那些不認識耶穌的同業人士;當然,稅吏馬太跟從耶穌之後,一定會像撒該一樣,在待人處事上較為誠實。漁夫彼得、雅各、約翰的確曾有一段時期撇下漁網跟隨耶穌,在主受死之後則又重操舊業,直到耶穌復活升天後,他們才領受呼召投入傳道和教導的事工;但他們並未被帶離世界,而是一直到最後才領受了從容就義、為主殉道的呼召,並承受永生為基業。

(本文摘自《上帝@工作》)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