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80期】2012年11-12月出刊

2012年11-12年出刊
本期目錄:

病來可喜,南山悠悠

基督信仰與反貪腐運動

檢視香港的反國民教育運動

「寬恕」與「被寬恕」:從傲慢到謙卑

巴宰族群與基督教

千里姻緣奇女子

 
 


他山之石檢視香港的反國民教育運動

◆羅民威

今年夏天,香港社會因著同一個「國民教育」議題,接二連三出現以萬計甚至十萬計市民參與的遊行集會,參加者更有相當數量是平日對政治事件可能不大了了的家長帶著孩子來參加,反對「洗腦教育」。一個地方教育議題,就是這樣成為不少海外媒體的頭條題目。最終,特區政府於十月八日宣佈擱置有關科目的課程指引,指引不再作為教育局官員到學校視學的基礎,而學生參與國民教育活動的電腦記錄亦被刪除。

當然,對香港來說,這個全名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的科目並非是單純的教育議題,而是折射出一國兩制走到第十五個年頭,港人在社會價值與心理邊界所遇到的挑戰。要明白這次民間抗爭數月以來的來龍去脈,我們可以從七月廿九日的反對國民教育大遊行談起。

那次大遊行由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以及「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等發起,雖然在盛暑下進行,陽光歹毒,仍有九萬人參加。那次遊行除了家長參與者眾,還有兩點現場觀察值得留意。首先,雖然當時立法會剛進入選舉期,參與的泛民主派政黨候選人卻大都願意跟從大會指示,收起助選旗海不作拉票。另一點觀察是,遊行隊伍中見到最多的肖像,除了被針對的特區政府高層,就是湖南民運人士李旺陽的悼念照──在剛過去的六月,港人為了李旺陽在綿陽市醫院「被自殺」發動過聲討遊行,有過萬人參與,要求內地當局徹查,還一個公道。

進步、無私、團結的執政集團?
某程度而言,反國教運動在暑假前迅速升溫,跟李旺陽事件不無關係。其實,關乎國民教育的爭議,去年已在香港出現,當時所引起的群眾反應卻跟今年夏天的相去甚遠。去年當局公佈的課程指引諮詢稿被指隱惡揚善,壓抑獨立思考,更有內地駐港官員大言不慚,公開說國民教育等同洗腦教育;而學民思潮也曾發起遊行,卻只有二百餘人參加,跟今年的九萬人大相逕庭。
事件在今年急速升溫的導火線,是一本獲香港特區政府資助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於七月初在傳媒曝光。手冊以大量篇幅唱好「中國模式」,對現實中國社會的陰暗面就輕輕帶過,又強調「民本」而避談「一黨專政」;甚至扭曲世界其他地區的實況來自我吹捧;更將中共形容為「進步、無私、團結的執政集團」。

因著香港的資訊自由,港人今年來接觸的種種內地事件,由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流亡美國,到涉重慶前黨委書記薄熙來一家的政治黑幕和風暴,再到李旺陽枉死綿陽市,凡此種種,均與所謂「進步、無私、團結」相去甚遠,因而激起強烈反彈。也正因如此,有抹黑者指事件目的為「去中國化」,實屬無稽之談,若不是港人對內地事件的長期關注關心,也就不會對教學手冊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永遠沒法喚醒裝睡的人」
單向的灌輸令下一代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向小學生單向灌輸愛國情感,會令下一代對國情的認識變得盲目,失去辨別是非的能力。不過,反對國民教育的港人似乎還有更深層次的憂慮。風潮正盛時,一篇網上廣為傳頌的文章〈你永遠沒有辦法叫醒裝睡的人〉,作者胡清心就點出了問題不單在於政治灌輸,更在於學校以至社會被迫集體說謊,最終埋沒了真實與良心,也埋沒了社會道德。

「……國民教育可怕嗎?其實它白紙黑字寫的那些話語,根本不可怕,愈是頂真極端的宣傳,只會愈發顯得可笑;但它也非常可怕,因為舉國上下竟然會願意為了這樣一個謊言而趨之若鶩,多少學生因為它而決定了自己的命運,我們明知它是謊言,卻仍要認真的抄寫回答每一條題目,麻木地寫下那些言不由衷的諂媚之語,又有多少老師明知它的徹底荒唐,卻要把它當做真理來說教,更作為判斷學生道德思想的準繩!……國民教育可怕之處正在這裡,它要告訴你的,不是一個假的歷史真相,一個假的真實世界,一個假的良心,因為它也許壓根不想去證明它的謊言是真理,它也根本不在乎真假;國民教育的推行,只是要告訴你,這個世界,真實不重要,良心不重要,所謂歷史真相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利益與權力。……」

「國民教育科,它要塑造的,不是鐵屋中沉睡的人,而是裝睡的人。因為,沉睡的人,你總有辦法去喚醒。但是,你永遠沒有辦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
教會辦學團體的微妙位置
在整個反國民教育運動的過程裡,學校及其辦學團體在起著微妙的作用。香港大部分的中、小學均受政府大幅資助,但因為歷史因素,直接由官方辦理的學校數量很有限,大部分學校均由民間辦學團體所主辦,當中不少是教會辦學團體,主辦了全港過半數學校。雖然近年特區政府透過不同的行政手段,削弱辦學團體對屬校管理的主導權,但辦學團體的影響力仍在。

對於要在學校推行國民教育,不同學校和辦學團體原本就反應不一。例如主辦十一間小學和八間中學的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就表明不會依當局要求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而是將之融入本身已有的「生命教育科」,內容包括國家與民主的關係。到今年七月議題急劇升溫後,全港大部分辦學團體均表明不會在今年九月的新學年推行國民教育。曾有個別學校校長自行決定開科,最終都在輿論壓力下,表示按辦學團體的建議行事,今年不開設國民教育科。

由於特首梁振英在十月八日表明擱置課程指引,卻不撤科,今後關於國民教育的爭議戰場,就由特區政府總部,搬到每一所學校和辦學團體。不同學校的家長已各自組成「國民教育關注組」,關注學校的其他科目(例如中文、常識)以及課外活動可有滲入「洗腦式」的國民教育內容。香港的公民社會日後會否因此而重新分化,值得留意。

港人自行捍衛核心價值
在此次運動裡,香港本地的公民社會很明顯佔了相當主導的位置,甚至政黨亦給比下去。整個運動的協調核心,包括學生(學民思潮)、家長(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以及教師工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所關注的並非一己私利,社會亦一呼百應。觀乎過去的香港本地輿論,學生與家長身上的標籤,常以負面居多,由「對社會冷漠」、「自我中心」到「直升機」、「怪獸」,不一而足。此次運動,從學生與家長這些最基本的社群出發,標誌了本地民間社會並非只顧自身利益,也會尋求公共價值,甚至主動組織起來作持續關注,實在是香港公民社會的覺醒標記。

此次運動的另一亮點,是香港新一代社關意識的崛起。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作為整個運動的箭頭,行動有理有節亦有政治觸角,沒有讓運動在立法會選舉期間為個別政黨所收編利用,而且無論面對傳媒抑或萬人集會均對答流暢,思路清晰。這除了是因為「學民思潮」一眾主事人本身的個人條件,也有不少輿論相信這是近年學校推行通識教育的成果。我們當然不可能假設他們的所有同輩都會一模一樣,但有本地評論不敢輕視「學民思潮」的影響力,相信再過四年,當這一輩的港人都滿了十八歲成為合資格作選民,香港的政治生態可能會有一番新氣象。

社會運動的成與敗,也不能脫離整個社會的政治形勢。特首梁振英剛於今年七月就任。由於他只由千二人的選舉委員會選,與中聯辦關係過份密切,「競選」時爆出多宗醜聞後仍能當選,因此民望一直偏低。加上其溝通手法經常前言不對後語,被本地傳媒形容為「語言偽術」,社會對其信任度相當低。國民教育爭議在他任內才急速升溫,也就不難理解。

香港的一國兩制走到第十五個年頭,政府和議會仍未由一人一票的普選產生;而北京插手香港事務的痕跡愈見明顯,內地大量自由行又跟本地社會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發生衝突,中港兩地的張力正不斷趨升。正如前文所言,今次反國教事件本質上並非「去中國化」,事實上運動亦多次強調重點在於讓下一代能夠明辨是非,而不是否定他們認識中國。不過當特區政府未能透過政制與市民建立互信,港人相信仍有好一段日子要靠高度警覺來自行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一如今次反國民教育事件 。

(作者為香港《時代論壇》總編輯)

香港國民教育科事件簿

2007年6月30日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時,促政府重視國民教育。

2010年10月13日
前特首曾蔭權提出2013/14學年起,中小學增設「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2011年5月4日
教育局公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諮詢稿;小學及中學分別要在2012/13 和 2013/14 學年推行國民教育科 。

5月8日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在微博撰文,直言國教科就是要向學生洗腦 。

8月21日
學民思潮發起反國教遊行,約二百人參加 。

2012年4月30日
教育局公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推遲三年實施。

7月4日
教育局資助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以「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形容中共,震驚全港。

7月29日
反國教大聯盟發動大遊行,有九萬人參加;政府宣佈成立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 。

8月30日
三名學民思潮成員在政府總部外開始絕食抗爭 。

9月7日
反國教大聯盟連續第七日在政府總部集會;是日發起全城黑衣日,約十三萬人到政總聲援 。

9月8日
特首梁振英傍晚宣佈取消國教科三年期開展期,交由學校自決開科與否;反國教大聯盟翌日凌晨宣佈結束政府總部集會 。

9月10日
教育局宣佈抽起指引中的「當代國情」部分 。

9月11日
學聯發動全港大專罷課,八千師生於香港中文大學集會。

9月27日
開展國教科委員會會議主席胡紅玉宣佈國教指引「失效」,惟委員會未能通過「擱置」課程指引。

10月7日
反國教大聯盟警告政府若不撤回課程指引,將號召市民再包圍政府總部。

10月8日
開展國教科委員會主席胡紅玉宣佈會議通過「擱置」課程指引,並獲特首梁振英接納,政府承諾本屆任內不會推新指引。

資料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