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91期】2014年9-11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4年9-10年出刊
本期目錄:

何將幻夢苦蒼生

居住與資產重新分配之正義

以巴衝突如何解?

德國能,台灣能嗎?

土地是屬靈的溫度計

浙江省強拆十字架事件

在死亡邊緣體會生

打開天窗
 

心窗 / 在死亡邊緣體會生

◆王貞文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哥林多後書四章10節

一場兇險的大病之後,第一次回到教會,在充滿陽光的教堂裡守聖餐,牧師擘開餅,說:「這是基督的身體,為我們而打破的。」忽然,我的身心靈都發抖了。我領悟到,領受這餅,也就是再一次被邀約到耶穌基督的身旁,與祂一同準備背起十架,一起面對死亡,也一起享受復活的喜悅與榮美。
因為病痛的緣故,讓我有機會稍稍瞥見那死的陰冷,但真的令人發抖的,卻是脫出這陰冷之處,看到光亮無比的復活生機那一刻。
我快樂地、敬畏地呼吸著,感受生命,品嚐恩典。在那明亮的光輝裡,我讚美上帝,因祂一路的引導,常讓我在死亡的邊緣體會到生命,也甘願因此而活。

代替那對雙胞胎活下去

從小,我就對「活著」這件事沒有抱著足夠的興趣。青澀的少年時代,戒嚴下的不自由,壓迫著易感也易怒的心,時時得與這個不友善的世界對抗,心疲憊了,放棄自我與放棄生命的想法,不知不覺就會出現。

讓我重新燃起生之欲望的,是一個刻入台灣人記憶的悲慘事件。
1979年,我和雙胞胎姊姊是非常不快樂的國中生,對自己的前途沒有信心,對生命充滿懷疑與困擾,繃得很緊的神經好像隨時會斷掉,會崩潰。那年年底,台灣發生了美麗島事件,原本看起來正在穩定成長的民主運動遭到極大的挫折,許多台灣的政治菁英被捕。在教會裡,我們憂心地聽著逮捕與逃亡的消息,為政治受難者祈禱。

彷彿苦難與恐懼還沒有到達極點,1980年2月28日,因為美麗島事件被拘禁的林義雄律師家裡,又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殘酷謀殺案,林義雄的母親和三個女兒都被用刀加以殺害,其中只有大女兒林奐均奇蹟般地被救了下來。六歲的亮均和亭均被刀子刺透,小小的身體蜷曲在樓梯間,永遠地長眠了。
這一對雙胞胎的死,令我們感到無比的哀傷與憤怒。原本應該要歌唱、跳舞、談笑、成長的可愛女孩,被以如此殘酷的手法奪去生命,成為再一次令人恐懼、無言以對的二二八事件。

因為我們也是雙胞胎,亮均和亭均的生命彷彿和我們有了獨特的關聯。一對無辜的雙胞胎被害,另一對雙胞胎就沒有權利隨便放棄自己的生命,得連她們的生命一起來活才行。這是我們在年輕青澀的時候,模糊感受到的生命責任。

所以,不但要克服困難地活下去,還要活得有力量,活出勝過死亡的品質。

瓦器裡的寶貝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哥林多後書四章7節)
雖然有決心要好好地來活下去,也充滿了對生命的責任感,但是,我也只不過是土做的器皿,真的要讓這個器皿有活氣,不是器皿本身的能力,而是上帝放在這個器皿裡的盼望與力量。

在中世紀布拉格的猶太特區裡,有個「哥念」(Golem)的傳說故事:當猶太人被中傷,快要遭到滅絕或趕逐的命運的時候,一位拉比用黏土做了一個力大無比的「哥念」,就是一個無靈魂的形體,由拉比賦予他行動的力量。哥念保護了布拉格的猶太人渡過好幾波兇險的迫害,但是到頭來它的本質仍舊只是黏土。

我覺得自己在上帝面前,其實也不過是個「哥念」,在一定的時候,因著所承載的一切美好信息,而成為有用的器皿,有發揮一定的力量。但這個器皿本是土,即使經過窯火燒過,也還只是個易碎的、不持久的器皿。

這回,我放手了

我的病來得安靜,但很兇險。在急診室裡,腫瘤科的醫生給家人的建議是:「癌細胞已經擴散,不需要再浪費醫療資源,可以直接進入安寧照護。」
那時,我的家人不敢讓我知道情況有多麼糟,但是我也準備心,也許不會再跨出醫院。我並不害怕死亡,對自己到目前為止的生命,也沒有什麼遺憾。我這個「哥念」的氣息若是被收回去了,我也是歡歡喜喜的。我只想爭取一些與家人相聚、說話的機會。然而,我帶著氧氣面罩,氣息微弱,沒有辦法很明確地講出我的想法,只能一再重複:「不要太擔心,上帝會預備」。

在家人與朋友辛苦地為我爭取生機的時候,我自己卻覺得像是躺臥在可安歇的青草地上,得到上帝平安與喜樂的應許。我對自己的生命放手了,但不是像在青少年時期那樣的,因為無法忍受這個世界而想放手。這回,我放手,因為知道這生命掌握在上帝慈愛的手中,唯有祂知道怎樣的情況是最美善的。

是死是生,我都自在

「為什麼妳有這樣的確信與平安?」一位訪問者曾這樣問我。
那是因為,我這個易碎的器皿,之前就已經有經歷過破碎。十幾年前的一場錯綜複雜的生命危機,奪走我的心力與生趣,雖盡力要「負責任」地活下去,卻一再地走到危崖邊,看到自己努力向善的結果,其實是帶來傷害與破壞,這使我全然絕望了。在絕望裡,我不再認為自己在這個世上有任何價值。那時,我的生命也可能就結束掉了。

朋友們盡全力「救」我,透過理性的分析、感性的分享、安靜的同在、「百憂解」藥品的供應等等,他們像是在危崖下拼命織著一面安全網。後來,也是在朋友的努力下,我就醫了。在春天萬物充滿生機的時候,我因為失去生的力量而住院了。

那是一個真實地意識到我不過是個「易碎的器皿」的經驗。外表冷靜安寧的我,其實是如此容易被壓碎!真的就像潘霍華在《我是誰》一詩當中所描寫的,內在的軍隊怎樣在強敵之前,還未開戰就潰不成軍。

在醫院裡放下所有的身分與關係,在醫院裡徹夜未眠,在醫院裡藉著奏樂與舞蹈探索已經僵硬的、疏離的身體感官,在醫院裡看見光照耀在陰暗處,看到自己久久無法創作的手,再次拿起彩筆,畫出憂愁困頓,也畫出對夏日陽光與色彩的憧憬。

那個復活節,擋住墓穴的大石頭已經輥開了的圖像,靜靜地照耀著我的心。
復活,安安靜靜地在夜裡發生。那困擾著在清晨奔向墓穴的婦女的問題:「誰來為我們輥開那顆大石頭?」已經自己解決了。這復活的確信,就是這易碎的器皿裡面的寶貝,是讓生命的破片重新成為一個整體的力量。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在療養院裡看到自己的生命力一點一滴流回來的奇妙經驗,對於我再次面對因致死的疾病而住院的過程,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我信復活,所以無論是死是生,我都自在。

倖存者的生命

親人與朋友就像使徒行傳裡「多加的復活」的故事裡,所描寫的「約帕的聖徒們」一樣,充滿了不願放棄的行動力。他們奔波、餵養、扶持,又以迫切的祈禱「與上帝商量」。
於是,我渡過了手術與化療,逐漸恢復了健康。

當我越來越了解這個病,心中的感謝越濃烈。醫院的佈告欄上寫著,這病的存活率是20%。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還有多少時間,但是現在就是全心全意地享受著生命,享受被親情與友情包圍,幾乎是無憂無慮的生活。
我一直深信,因為上帝對每個人的生命有祂奇妙的計畫,罹癌並非絕望的開始,而是體驗生命的機會。

的確,面對這一切,讓我變得更自由,更不受羈絆,更能夠領受上帝的光,也讓我體會到更多的愛。
認識了一些一起奮鬥著的朋友,願病痛不會奪去我們感受愛的能力,但願我們都能腳步穩健地,享受上帝所賜的每一刻。
我倖存下來了。走過青澀歲月,亮均、亭均的受難激發我的生存意志。走過靈魂暗夜,復活的光把我拉回生境。經歷身體的大病痛,家人與朋友的愛使我繼續正視在世間的使命。這個倖存者的生命若有什麼意義,應該就是像保羅所說的奇妙話語:

「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是在你們身上發動。」
(哥林多後書四章12節)

追隨祂走上各各他的路
願我經歷死境的事實,
是為了讓上帝永恆而充滿力量的生命在你們身上發動。
這是我的祈禱:

歷史的主宰,掌握萬有生命的上帝,
因您的氣息充滿宇宙,我們才能夠在暴力與死亡的威脅面前,堅持真理。
求您顯出您的大能力,醫治被病痛侵蝕的生命,
更醫治那些在暴力的威脅下,恐懼不已的心。

求您堅固您僕人的心,繼續使用您僕人的筆,
控訴不義,決不投降。
求您興起憐憫的心,激勵堅忍的愛。
在我們這個被黑暗籠罩的時代,讓我們時常看見十架的光,

讓我們明白您的愛子打破自己的身體的奧祕,
祂被帝國沈重的暴力所傷,卻帶來復活的希望。
我們願追隨祂走上各各他的路,
唯願我們被破碎,卻播下您使人復和的愛。
靠主耶穌聖名,阿們。

(作者為牧師,現任教於台南神學院)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