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92期】2014年11-12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4年11-12年出刊
本期目錄:

表演出來的真誠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與未來經濟發展的隱憂

評「雨傘運動」下的香港教會群體之表現

舉傘待天明

佔中運動下的進場服事

化腐朽為神奇的城市奇蹟

慈悲退讓的生態經濟學

 


「香港佔中」特輯2舉傘待天明

◆蔡貴恆


一起舉傘, 一起的撐;一起儘管不安卻不孤單,對嗎?
一起舉傘, 舉起手撐;一起為應得的放膽爭取,怕嗎?
任暴雨下, 志向未倒下;雨傘是一朵朵的花,不枯也不散…
──曲 Pan 詞 Pan/林夕

與你齊撐

人海、平靜的人海、有規律的人海。海報和口號如浪。公民、抗命、講座,人們在聽書、讀書、唱詩、拍照、禱告,有臨時搭建的溫習場所,有人提供免費補習、在物資供應站,中學女生們不斷地問示威者:「要水嗎?要毛巾嗎?加油!」無論在政府總部或其他佔領場地,青少年的臉容,背後那份堅持與信念都叫我感動不已!

過去二十天,我在旺角與金鐘與不少人交談。我刻意和一些白領和遊客交談,也和一些大學及中學生交流過。同心、彼此、齊撐的印象非常深刻。市民自發的擔任糾察、清潔場地及提供物資。我見到市民送來的帳蓬、飯盒、充電器……還有人即席地為溫習室做簡單的傢俱,這一點一滴都使我動容。
金鐘的現場有一幅長長的「民主牆」,讓人可以用便箋 (memo) 寫上自己的心聲。每次經過都見到人群在寫或在看成千上萬的便箋──那些訴說著擁護、支持,加油及訴求等字句都說明了齊撐的事實。此刻,我的感受仍非常複雜,但主要是憤怒、傷心和掛念。然而,我知道我的衝動是因為我已與你走在一起。

豪情與悲哀

從未想過傘竟然可以有這樣的用途!但以傘來對抗胡椒噴霧,就好像時下的一首流行曲:《雞蛋對石頭》。主要由學生們組成的公民抗命隊伍;他們柔弱的身軀竟澎湃著豪情、堅毅的對抗著全副裝備的防暴警察。在示威場地,學生和市民築成了補給線,我不斷聽到的是「水、紙巾、遮、毛巾……」(註1)我感受到眾志城城的人群在編織著新世代的理想:生命、自由、平等、公義。

在不同的訴求聲中,持傘的群眾站在警隊前,但鐵馬前的防暴警察思毫不讓。持傘的人並沒有以傘作武器,鐵馬也沒有被推倒,相反地,傘被警員徒手毀壞,但群眾及學生們仍鬥志昂揚。

九月二十八日,離開金鐘的示威場地不久,我便收到警方已施放催淚彈的短信,隨即收到循道衛理教會香港堂開放予學生,為學生及示威人仕禱告等消息。我由回家的路上折返灣仔的循道衛理教會。那天晚上,我和一群教牧親睹一群從示威場地走避至教會的肢體及朋友──絕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在催淚彈施放後走避到教會。我留意到他們的慌亂,我聽到他們的激動、傷心、憤怒和痛苦──「警察們直接將催淚彈擲向我們!」、「我的朋友仍然在人群中,我們失散了!」、「我非常憤怒,我們並沒有衝擊啊,警察竟然這樣鎮壓!」那天晚上我和同工們為他們禱告,很多人都在流淚,很多人極力的呼求。由七時到十一時半,我們為肢體得平安、得醫治禱告。

之後,我和妻子多次到場地祈禱,參與不同群體為佔中及香港禱告,和參與者交談、為他們禱告並主持聖餐禮儀等。每當青年學子的臉容浮現心頭,我的心情處於兩極,為純潔的新一代而振奮,但又擔心他們的安危。每處於和平抗命的人群中,亢奮之後亦難掩內心的愁緒。我不會忘記他/她們的哭聲、悲哀、難以致信和痛苦的表情。當我們不斷從電視、臉書及不同渠道聽到佔中的消息,內心仍難免忐忑。

如彩傘的全民運動

雖然佔中三子、學運領袖、特別是黃之鋒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但這不是個英雄帶領的運動,而是自動自發的全民運動。九月二十八日凌晨,數萬人聽到佔中三子宣佈佔中的公民抗命即時開始、拍掌歡呼!在多個晚上,十多萬人高喊我要真普選的口號,在點點黃傘或手提電話發出的光芒中唱《海闊天空》,民眾的呼求絕對是無數個心坎發出的吶喊!

這和平、真心自發的全民運動絕對是非暴力的!秩序井然的靜坐,被衝擊時高舉雙手,被無理打罵的人並沒有還手,有人在補充物資,有人在撿拾垃圾,關心環保的人在回收塑膠瓶,個別的人或三五成群的在溫習、看書、敬拜讚美、禱告、交談。大學生、中學生、教授們、演員們、歌手們、老百姓、社會工作者、老師、牧者,一般老百姓都來了。

有一晚我們和約三十個住在帳篷的人交談。為了堵路,他們早上上課工作,晚上就席地而睡。但他們都顯得很有活力,有清晰的理解和使命的感召。他們表現得出奇的平靜,與一些新聞形容他們為暴民絕不符合。總結他們的看法:
1. 不能不站出來了;
2.辛苦與睡露天都不要緊;
3.犧牲工作、讀書及時間是值得的;
4.政府非常無恥,完全失望;
5. 我們會繼續來;
6. 多謝市民的關心;
7. 我們經歷到守望相助;
8. 政府和警察不斷撒謊。

群眾欣賞真心,討厭虛假。我在現場訪談和聆聽不同的講者分享抗命經歷,都感到真誠。相反地,政府則失信。其中一張海報寫上「一次又一次的指鹿為馬,一次又一次漠視民意,一次又一次推卸責任,一次又一次警黑合作。」或者,因為如此,委屈與埋怨也在群眾中醞釀,那些非常和平的群眾受到反佔中的人挑釁、警員無理及過分暴力時,也會破口大罵,甚至肢體衝突。然而,我觀察到的都是和平地追求公開、民主和真相的人民,所謂雨傘革命並不是政治革命,充其量,是以雨傘為象徵的抗命運動。(註2)

前一陣台灣的太陽花運動、活動總指揮陳為廷曾說:「向日葵有向光性,代表陽光,又稱太陽花,希望能照亮黑箱服貿,也期盼台灣未來能如太陽花般,迎向太陽。」香港的青年人追求的也是開放公平的政治生態。

怎樣抗命,如何祈禱與堅持

「我們已失去一整代的年輕人!」這樣的傷痕與痛楚,我們怎能隨便說復和與合一?我記得十月二日晚上我們在旺角遇到四個十五歲上下的高中男生,在地鐵上我們與他們交談。他們的神情有點緊張,顯然有不安。他們說:「開始打人了!」我們問:「怕嗎?」他們說:「不怕」,還說要往金鐘佔領場地。但我知道他們這份不安將刻在心靈深處。

這是被撕裂的一代,青少年就像孤兒一樣,不僅感受不到父輩的關心、更被打壓和欺騙,他們極需醫治。由此,我想到六四那一代青少年的犧牲,難過的心情又再湧現。我求神憐憫公民抗命的青少年和市民,用祂的大能力保護他們,讓他們看見希望。求神掌管君王的心,讓他們看見轉機的可能性。我亦求神捆綁一切不合祂心意的行動,止息甚至打擊暴力、邪惡和貪婪。
九七回歸後各種政策的進退失據,政府被指偏幫既得利益者,已不斷令民憤加深。政改進一步令整個社會處於撕裂狀態,在政治層面上商討,難度甚高。面對荒誕和強詞奪理、扭曲和屈枉正直,基督徒可以做什麼?六四民運和九七回歸前,教會辦大型聚會、編寫信念書,但前線的關懷及輔導,並之後的個人關懷更加重要。我們都願意委身陪伴作負傷的治療者。或許,我們並不需要更多的討論或分享聚會。

這次公民抗命的運動,教會內肢體的不同見解導致紛爭。雖然信徒並沒有被動員去整體參與,不少牧者和信眾仍有不同層面的參與。肢體在缺乏教導和引導下卻形成更大的撕裂。這是另一個傷口。我們需要真誠的一起禱告和敬拜,並學習用心去聆聽和用手去接觸。

我們並沒有即時治癒群眾傷口的藥。除了認定公民抗命和公民覺醒的重要,我相信運動的持續和靈性的深化有密切關係。這靈性的元素就是效法基督的溫柔。主耶穌也曾被「抹黑」,所以祂明白公民抗命者的心情。祂要在人的生命中工作、置放平安、鞏固深化信念,堅固他們的心和他們的家庭。祂要開道路、預備他們有彼此支持和同行的朋友,讓他們成為愛護自己、愛上主、愛鄰舍、守望這城的人。
梅頓說:「沒有默觀和心靈的祈禱,教會不能完成她轉化和整合人類的使命。」這卻是專注當下的事禱告,是深深地接觸生命的真實,堅信等候上主的公義與仁愛必會臨現人間。

從神學的角度看,默觀者的愛與憐憫讓他清晰的看見窮人和富有的人、當權者和無權勢者、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其實都是上主所愛的人類。在不同的身分:警察、公務員、學生、地產商……以外,我們都是人。在這基礎之上,默觀者倚靠神來表達溫柔和自制的生活,學習分辨異見者是否真誠,判別動機,並深信神的國在我們當中。在界定神國的臨在和祝福的真義的同時,深化至聖所的經歷、建立神聖空間的真祭壇、為逼迫者禱告、重塑新社群並作出先知的宣告。

默觀者相信真正的和平是公義的和平,所以不能接受非人性或踐踏人類尊嚴及一切的不平等,因此,也不會空談復和而犧牲了受壓者應有的利益。當然,非暴力的重要原則是人人都是我的弟兄,馬丁路德•金提到:欺壓我們的白人是弟兄,我們必須愛他們、祝福他們。(註3)

結語

我想告訴青少年和學生們: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學習過程。請你們一定要保護自己、愛自己和珍惜自己。你們在運動中最富創意的表達之一,是在佔領場地種植小花;花是萬年青,而你們又為萬年青命名為公義和平……我祝願有一天這盼望能實現,萬年青將變得長青茁壯。那時,但願我能伴你在傘下欣賞自由之花。

註釋:

1. 水、紙巾及毛巾是用來拭抹胡椒噴霧,遮是粵語,即雨傘,也是用來遮擋胡椒噴霧。
2. 從現場和電視畫面所見,加上和其他抗爭者的交流,我的結論是警察其實採取了主動和強硬的態度,似乎有意激動抗爭者。群眾最激烈的表達是擲塑膠瓶,和警棍及胡椒噴霧相比,絕對不是暴力。現場所見,群眾躁動,但真正衝擊的是極少數。相反地,在應允展開對話時,政府又利用警方以移除障礙物為藉口實行清場的做法,實在難明!
3. We must love our white brothers, no matter what they do to us. We must make them know that we love them. Love your enemies; bless them that curse you; pray for them that despitefully use you. This is what we must live by.

(作者為牧師,靈根自植國際網絡總幹事)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