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92期】2014年11-12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4年11-12年出刊
本期目錄:

表演出來的真誠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與未來經濟發展的隱憂

評「雨傘運動」下的香港教會群體之表現

舉傘待天明

佔中運動下的進場服事

化腐朽為神奇的城市奇蹟

慈悲退讓的生態經濟學

 



 

「香港佔中」特輯3佔中運動下的進場服事

◆胡志偉

香港佔中運動發展至今,至執筆為止,接近三星期,對不少人來說確是身心疲憊。大部分香港人,包括基督徒在內,期盼運動能透過對談與協商,達成共識,和平收場。

當「和平佔中」運動發展如火如荼時,不同的牧者、神學生不約而同問道 :「我們怎樣為在場群眾提供靈性支援 ?」逐漸地,筆者與其他教牧感到有需要組織這些樂意走進現場的教牧,一起合一、不分宗派地為所有現場人士提供服務。

教牧就是要在現場與群眾同在

哲學家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曾說 :「世界不是任何人的領域,而是人的敞開……只要人站出來,站在此敞開狀態中,世界就成為人的所在。」借用海德格的觀念,人是「在」的「牧者」,群眾在哪裡,教牧就是在現場與群眾同在,並提供適切的牧養關顧。

牧養就是在重要時刻與有需要的人同在,讓對方真實地感受到上帝的臨在。「教牧關懷團」成員,扮演著「場牧」(chaplain) 角色,如同醫院的院牧、學校的校牧、軍隊的軍牧等,不論受眾政治立場如何,我們皆提供支援。我們發揮祭司的職事 : 關顧心靈、守望代禱、合一見証。?

關顧心靈

「教牧關懷團」超越政治立場,嘗試把基督的臨在帶進現場。頭數天的安排,「教牧關懷團」於金鐘、旺角及銅鑼灣三區群眾聚集地方,有教牧、神學生與信徒以詩歌、經文及禱文,把和平與盼望帶給所有市民。「教牧關懷團」最初以三間堂會作為支援中心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與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這三處正有群眾結集示威。當我們集合了教牧與信徒,一起祈禱唱詩、講解說明後,再出隊往現場作類似「報佳音」行動。

隨著整場運動的發展,不按原來劇本進行,也無人能預計九二八警方施放八十七枚催淚彈之後,仍有大批群眾上街支援學生。「教牧關懷團」唯有隨機應變,不斷修改行動方案。我們借用一群教牧先前「絕食抗議」(或禁食祈禱) 所搭起的帳幕,在海富中心對面近地盤方位,建構了臨時的祈禱站,我負責統籌金鐘站,而劉志雄牧師則統籌旺角站。

我們先前訂造的木型十字架,可派上用場,再加上到場義工創意的發揮,有「主賜平安」、「教牧關懷」等各式標語與美工,表達我們的同在。信仰符號是重要,如同標語或橫額等,這一切可見文字、圖畫與美工於現場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影像。即或無人駐守,也無任何聲音傳揚,這個祈禱站本身就是一個見証,指向至少有一小群教牧與基督徒沒有「離地」與「離場」。我們是在場的牧者,正為所有各方需要人士提供心靈支援,無論是執法人員、抗爭者、圍觀者、反對者等。筆者為「教牧關懷團」編寫了《現場心靈關懷禱文與詩歌》,印刷逾千本,供任何有需要人士免費領取,並有電子版供免費下載。

我們這樣在場的關懷與服事,確實能觸及不少受傷心靈,無論是唱詩或祈禱,我目睹有些信徒與朋友情緒激動。有一趟,我坐下休息,有位男士向我走前,跪下祈禱。這位朋友不是基督徒,但他心靈充滿困擾,以致他流淚滿面,向我哭訴 :「為何中國人要打中國人?」我隨即按手為他祝福求平安。有義工請假來拍錄整個運動實錄,事件完結後他憂慮工作前景,我也為他代禱。有些信徒心中存著顧慮,因其堂會教牧公然反對信徒前來群眾現場,當他/她們在這裡發現有同路人,心內得著激勵與肯定。

守望代禱

「教牧關懷團」成員除了為個別有需要人士作出祈禱關懷,讓受傷心靈可在神面前得安慰與得力量,我們更能實時地在現場為各項突發事故代求。我們輪流每隔一段時間,為在場人士守望,求神使雙方克制,求神保守所有行動能維持非暴力與和平等。

「教牧關懷團」把人帶到神面前,一同尋求仰望,這便是「公共靈性」的踐信。祈禱不是與行動分割開來,對爭取民主公義的朋友,禱告是力量之來源;對紀律部隊而言,禱告是克制情緒的平安。我們求上主國度與平安真實臨在其中。

當我們有足夠人手,每小時便有約十五分鐘的集體唱詩與祈禱時段,由不同教牧與神學生主領,抽取印製了《現場心靈關懷禱文與詩歌》內相關經文與禱文,與現場群眾一起誦讀,共同詠唱。透過短短敬拜,我們結集了路過的路人,有已信的,更多是未信的,我們會在最後時段分組祈禱,由教牧與神學生在不同組別,與人傾談與代禱。

合一見証

「教牧關懷團」來自不同宗派與獨立堂會,部分教牧可能承受來自宗派與堂會的壓力,認為教牧關上門暗地祈禱便可,何必走上街頭,奉獻時間與精力?然而,此群教牧明白基督不應在此場景缺席,「見證」(witness) 是「同在」(with-ness)。

十月五日「教牧關懷團」在場舉行聖餐崇拜,有超過五百位教牧與信徒擠滿了窄窄通路,合一地見証我們所認信與所踐信的,臨到群眾當中。
不止一次,常有人問我們是哪間教會,我會答 :「不同教會」;若說是「聖而公之教會」也許對方也不明所指,我們是在「現場的教會」! 筆者看在場的服侍,甚有意義,在人心需要時刻,不分宗派的教牧身在其中,把基督的愛與平安帶進現場。

結語

倘若整個公民運動展現香港人美好的素質,「教牧關懷團」的服事就是不懼執政掌權者的威嚇,敢於進場,向在場群眾見證上帝的恩典與能力 !

(作者為牧師,現任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