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93期】2015年1-2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5年1-2年出刊
本期目錄:

怕今生是朕or不是朕──後「馬」、「扁」騙局的新曙光

城市之愛四部曲

尋找「可持續社會」的夢徑

活水

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走過「六四」二十五年的回顧

回歸自由寧靜──赫塞的詩悟人生

打開天窗

 


人與自然尋找「可持續社會」的夢徑

◆張力揚

十一月中(2014)在APEC會議上,中美兩超級CO2排放國領導人宣布了「限制或減少CO2 排放」的協議,美國將逐年減少碳排放,使其2025的排放量比2005低26∼28%;中國則承諾其碳排放量將在2030達到最高峰,同時中國能源將有20%來自再生能源。

美國敢承諾是因今年六月初,聯邦EPA發佈了「CO2污染物」減量草案:到 2030年電廠要減低 30% 碳排放量(以 2005年為基點),若此一法規得以正常運作,美國可能達成對 UN 的承諾:在 2020年CO2減量17%,也有可能達成在APEC的承諾。

但是中國的承諾能達到嗎?有不少能源分析師疑慮:2030年會不會是中國「以拖待變」的戲法?會不會在此之前,中國的發展已經停滯,不必努力就達到目標?他們甚至懷疑這項承諾對改善全球氣候詭異狀況,會不會太遲了?為何不定在2025?中國內部則認為定在2035較有可能,但具體要怎麼減少,仍沒勾勒清楚,只畫出個20% 可替代能源(renewable energy) 大餅。

美國夢的挑戰

美國環保團體認為聯邦政府只鎖定燃煤電廠是不夠的,他們呼喊的課徵「碳稅」,怎麼連影兒也沒?美國還有很多車子到處跑,還有煉油廠、大工業、大牧場、大建築、大社區在耗能,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愛享受,要怎麼辦?當然不少人士擔心因為這個法規電價會上漲, EPA 也坦承不諱,但漲幅不會太大,預估燃煤發電比率,會由現在的 39% 降到 30%(仍維持全球碳排放第二高位),減少的發電量由再生能源取代。

有人認為多蓋核電廠能解決問題,但要多少座才夠?美國現在已有100個核電廠,發電量佔總電量19%,分佈在31州,目前還有5個在籌建或興建中,何時可上陣,還沒把握,因為:
1.核能安全引起很大疑慮,尤其是 2011年日本幅島核災之後。
2.高放射量核廢料儲藏問題無解(原來在內華達州 Yucca Mountain進行的地下核廢貯藏實驗工程,由於政治因素及地下水浸蝕疑慮難解,最後宣告有疾而終),目前無其他選項。

3.核電廠40年使用期限告終,電廠報廢,該怎麼了斷?
4.由於天然氣價格低,燃燒發電排放 CO2也少,可取代煤。
美國若真要以核電完全取代燃煤電廠,少說要再建 200個核電廠(總共 300個),使核發電量超過總量的一半(39%+19%+…),但哪個總統敢這麼做?目前,美國能源分布是:燃煤39%,燃油1%,天然氣27%(合計石化燃料使用佔67%),核能19%,水利7%,再生能源6%(含風力、太陽能、地熱、生質能),與其他氣體1%。要減少碳排放,再生能源與天然氣使用,都還有潛力。

舉例來看,加州可算是最積極使用再生能源的地區,早在廿世紀八十年代,就陸續在北部荒山開始建立風力發電系統,後來延續到中部谷地與南部沙漠,現在年平均發電量超過5800megawatts ,可供40萬戶住家使用,約佔全州總發電量5%以上,仍持續發展中。而加州太陽能發電潛力很大,目前也達到5800megawatts,目標是在2020年全州33%電量來自可替代資源(renewable sources)。「若是」全美半數州跟隨加州,美國要在2025實踐減低碳排放承諾是可能的。

中國夢的陰霾

中國是最大的CO2排放國,在抓緊經濟開發步伐下,需用更多的能量,從哪兒來?中國若真能如口號所稱:「超英趕美」, 按照現行「燒煤法」,不難想像,一個大氣層怎麼夠裝這麼多CO2?中國目前燃煤發電佔總電量約70%,燃油約佔17%,天然氣約4%,燃燒石化原料發電佔總電量90%以上,難怪造成空氣污染霧霾狀況嚴峻。

如不燒煤,蓋核電站行嗎?要多少?到2013年底,中國有20個核電站(核電佔總電量1%),還正在蓋 28座,這幾個核電站怎夠用?到2030之前要蓋100、 500、或1000座核電站,有可能嗎?還是要攔河築壩,像三峽一樣搞水力發電(還有多少河川生態與人文歷史要摧毀)?這樣可以趕上美英嗎?中國再生能源使用目前只佔1%,在2030年前要達到20%,必須更努力,即使達到目標,燒石化原料發電,仍佔總發電量50%以上(如果核能與天然氣發電合併能提增到20%)。

從以上比較來看,美國具體實踐承諾的可能性較高,因為一方面有聯邦法規作依據,另方面有地方政府與民意起帶頭作用,加以減量目標明確(以2005為基點),可望能達成目標。但中國就不確定,黨能否貫徹現今領導同志的意思,地方有沒有配套作法,官商會不會只向錢看,平民意見能否上達天聽?中國的作法一向是:摸著石頭過河,卻誰也不知水有多深多急。
由於中國沒承諾減量目標,在2030之前CO2排放肯定年年高升。據美國能源部預計,中國能源需求,2030年會比2014年高50%,這多出來的部分,至少一半來自燒石化燃料,大氣中的CO2 當然會逐年增高。

德國的未知之夢

除了中美兩強權碳排放驚人外(合計佔全球40+%),歐盟、俄羅斯、印度、巴西等也都是CO2主要排放地區,亞洲則以韓日兩國碳排放居首位,以各國現今表現來看,不用等到2030,全球不穩定氣候肯定會變得更多極端現象。

就在各國對限制CO2排放策略瞻望猶豫之際,歐盟卻積極的推動各會員國採取減碳措施,尤其是鼓勵使用再生能源,各國的作法不同,但以德國最給力,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發展替代能源。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全民對核能安全信任銳減,遂毅然決定「廢核」(2013核電約佔15%),義無反顧的走向以再生能源(約24%)為主的經濟與社會模式,挑戰未知的境界。

德國也許當初考慮不夠周詳,作法有瑕疵,如:在補貼再生能源使用上(FIT),產生賠錢的負面效果;而由小規模利用風力或太陽能產製的電能,接軌到主要電力輸送系統上,也有線路銜接及尖峰/離峰期供電穩定問題;同時因為要在2020廢核,短期內使用石化燃料會增加(2013約58%),電價也會上漲。但這些缺失與挑戰,德國正努力克服中,誠如一位能源分析師所說:「若不是德國果敢的決定,工業化國家還不知該怎麼起步,她犯了一些錯誤,卻提供世界可參考的樣本。」

不僅是在能源政策上踏出一大步,走進未知領域,德國更藉著推倒柏林圍牆、重建兩德合一的動力,積極推動「可持續社會」(sustainable society)的理念,若社會不改變過去紊亂與耗能的生活型態,不論科技如何發展、能源如何多元化,社會依然分立不安,CO2仍隨著社會消耗增高而劇昇。

多年來,德國政府鼓勵各級學校以「可持續社會」為教育主題,兩百所大學在此思維下,整合各科系的教研,從人文、社會、城鄉、經濟、商貿、農林、理工多領域出發,期許培育出新中堅分子,帶動國家在未知中創新,使節能減碳可落實在各層面,而不只停在發電輸電、能源調配的小格局裡。德國教育的積極作為,已引起美國著名大學的注意,正調整教研方針,增進與德國高教交流。有人曾說:「15年後(2030)當大夥兒還在亂轉瞎摸時,德國已在堅實的社會基礎上,勇猛精進了。」

台灣的夢境徘徊

在世界大舞台上,德美中三國正引領著風騷,在東亞邊陲的島國台灣,也不甘寂寞,企圖在全球經濟上,參演有影響力的一角,但近十年來,受限於政治內爭與對中國的怕愛情結,施政常礙手礙腳;在能源政策上,自2014年初以來更顯慌亂,纏鬧多年的核能四廠,要不要啟動?政府進退失據,最後竟是「核四封存」,花錢看守,留給子孫選擇……這可真是「台灣智慧」!政策原地踏步,那「CO2減量」怎麼辦?

據政府網站資訊:台灣石化燃料發電佔總電量近89.7%(石油、煤、天然氣),核能佔8.4%,生質能佔1.3%,水力佔0.4%,再生能源僅0.2%,可明顯看出台灣發展再生能源亟需努力(比前述德美中及韓日諸國都差),好取代石化燃料與核能,否則那有減碳成果?要想打造出「可持續的」社會,就看執政者有沒有眼光與策略去執行,廣大群眾能否走出物質迷信。

人子的永續國度

對有信仰的人而言,危機中該怎麼回應?該怎麼「不效法這世界」?耶穌曾論及天國時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自造天地以來,造物者原期望人能承受並管理一個「永續」國度,哪知,我們竟苦待傷殘了地球與生態萬物?

十三世紀有位聖徒名曰方濟,他的作為很另類,他效法人子耶穌,自甘「謙微末小」,以「虛己悲憫」之心愛待眾生,擁抱貧窮,關懷弱勢,多多分享,他與人、與物間建立了和諧的關係。我們該怎麼學習他的精神,在這貪婪淫穢的社會裡,使人能對人、對地土、對生物、對大氣全然尊重?該如何使地球得安息,好免去全球的災禍,就像2014的新片Interstellar(台譯:《全面啟動》 )中描述的饑荒災難?

整個社會需要大翻轉,眾民與政府都要日趨「溫柔」,更要以「恩慈」、「再生」為經世濟人的王道,這樣或有希望建成「可持續的」社會,免得像電影裡的人類漂泊星空尋夢。

(作者為旅美資深環保學者,化工博士)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