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95期】2015年5-6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5年5-6年出刊
本期目錄:

煦如冬陽、如歌行板的《見證》

挑戰與選擇:雨傘下的香港教會

微笑吧,太陽出來了──談憂鬱與自殺

如何省下核電廠?一個外行人的小研究

台灣早期宣教師群像

我們需要讓長者有善終的地方

營造高齡社會的地上天國:教會可以做甚麼努力?

伊甸愛心棧 溫暖在人間
打開天窗

號角/煦如冬陽、如歌行板的《見證》

◆蘇南洲



驚聞1963年創刊至今52年的《見證》月刊,即將於5月走入歷史的消息,實在萬分不捨。在電子載體日益嚴峻的衝擊下,紙本文字工作正加速呈顯日薄西山的態勢;如今面臨《見證》的退場,就市場機制而言,也許不算過於突然,然就基督信仰價值而言,卻實令許多讀者頗有斷臂之痛感。

結識緣起二十五年前

前日剛送走張春申神父(1929-2015),即著手為文告別《見證》,內中難免特別惆悵。猶記得1991那年有幸與《見證》主編趙榮珠結識,乃拜已過世的王敬弘神父(1934-1999)之牽線,也正是整個台灣社會處於脫胎轉型的1987至1992間的年代。

1993年由25個基督教與天主教機構聯合舉辦的《弱勢正義關懷研討會》,則是《曠野》雜誌與《見證》月刊第一次正式合作;隨後不久共同發起《中華民國宗教與和平協進會》,則是第二次合作。
從此,《曠野》與《見證》只要有可以合作之處,雙方都只存「義不容辭」的念頭,包括數度參加《見證》的座談會、提供《見證》改版的建議、在《見證》月刊上開闢《風火山林》專欄、合作出版《從未遇見的愛情》(泰澤以馬內利弟兄原著)一書及數度相偕赴輔大神學院探訪《見證》神師張春申神父,也都可算是作為天主教與基督教合一工作的外一章。

《見證》高尚優雅的可貴特質

走過戒嚴年代的冷峻,走過解嚴轉型的紛亂,也走過重味媒體的侵襲,《見證》月刊無論在內容或版面設計上,始終維持著一種高尚的格調,一種優雅的意象,從來不爭艷、不取寵,猶如古典美人,遠看並不特別搶眼,靜靜地相處久了,便益發覺得十分耐看可人,甚或愛難釋手;亦如栽在溪畔的樹,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
「關心現代,尋主事天」是《見證》的自我定位,然而在以信仰立場進行社會關懷之際,即便遇到較具爭議或敏感的議題,也都是以理性溫和的方式來呈現,這便是《見證》月刊以信仰本然所散發出的馨香之氣,來服事整個世代的可貴特質。

但盼日落彼岸盡是金色朝陽

早在1998年末,《新新生命》雜誌有感雜誌危機,曾做過一次「基督教雜誌大體檢」的調查報告,出聲為基督教雜誌的生存請命,那時尚有教會期刊十種,至今回首,所剩不過二三了,而新起者則闕如。

如今《見證》停刊,《曠野》也就愈形孤芳了。猶如面對王敬弘神父、單國璽樞機(1923-2012)、張春申神父等可敬的神長們的一一辭世,令人寂寥難過。然而正如單樞機說過「夕陽西沉何感傷,不沉那能迎朝陽。」但盼日落彼岸,盡是金色朝陽,如今上主所保守的《見證》月刊,服事了逾半世紀的台灣,相信定能幫助台灣社會與教會得到倍加恩福,穿過真理的窄門,盡享上主國度的美善。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