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99期】2016年1-2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6年1-2年出刊
本期目錄:

貧窮的人有福了

反貧窮運動宣言

為什麼高中職的課綱不能黑箱作業?

諂媚勞工的虛假

耶穌基督的死該是人類的「替罪羊」嗎?

傷殘與超越性
在曠野中踽踽而行的朝聖者
良醫風範——《悠悠醫者心》讀後感
梅湘與〈救主的誕生〉管風琴聯篇曲

重要公告

曠野藝文/ 梅湘與〈救主的誕生〉管風琴聯篇曲

◆陳茂生

 

「求您紀念向您僕人所應許的話,叫我有盼望。這話將我救活了,我在患難中,因此得安慰。」(詩篇119:49-50)這段詩篇,可能就是使二十世紀被法國音樂界尊稱為「心靈導師」的作曲家──管風琴家梅湘(Olivier Messiaen-1908-1992),從兩年的納粹戰俘營活著回來的重要經文之一。
梅湘以其管風琴作品中的深刻宗教情操,以及對心靈的探討之內涵而獲得教會與音樂界的尊重。他的管風琴作品,每首都與教會的禮儀、聖經的記載及基督教神學息息相關。最為人稱道的至少有六首──1.〈屬天的筵席〉(1928,他只有二十歲);2.〈永恆教會的異象〉(1931);3.〈耶穌昇天〉(1934);4.〈救主的誕生〉(1935);5.〈聖靈降臨節〉彌撒曲(1934);6.〈三位一體的奧祕〉默想曲(1969)。

他十一歲時就考進了巴黎音樂院,先後得到當時的名師Paul Dukas(1865-1935)及Marcel Dupre(1886-1971)的教導。二十歲不到,已經是令人注目的管風琴家及作曲家。他的作品自創一格,音樂靈感常取自希臘及印度的節奏、星辰的象徵性、民間故事與聖經。旋律則常得自鳥兒的歌唱。他是一位追求完美的新潮作曲家,更是篤信基督、虔誠委身以音樂讚美上帝的教會管風琴家。1931年,他年僅二十三歲,就被巴黎最主要的教會之一──聖三一教會禮聘為管風琴師,從此委身到他去世,除了最重要的管風琴作品,更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管弦樂曲、合唱曲、鋼琴曲以及歌劇。

〈末日的四重奏〉

梅湘在1940年的春天,騎了腳踏車,載了巴哈的〈布蘭登堡協奏曲〉、貝多芬、拉威爾、貝爾格以及史特拉文斯基的一些作品曲譜,準備逃離德軍佔領的巴黎,不幸被德軍逮捕而送進戰俘營。梅湘在戰俘營雖然受盡折磨,卻因對上帝堅定的信仰以及身邊的樂譜(奇蹟似地未被沒收),不但自己度過天寒地凍、飢寒交迫、身心飽受折磨的困境,更能用音樂鼓舞戰俘營同僚的士氣,振奮他們的心靈。

1941年,他為了激勵營友,召集了營中幾位擁有樂器的音樂家(其中一位是著名的單簧管演奏家,一位是技藝不錯的小提琴手,再加上一位大提琴手,但是樂器不是走音就是只有三條琴弦。另外又找到了一架破爛的鋼琴)。就用他們幾位的樂器譜出了〈末日的四重奏〉(原文“Quatuor Pour la fin du temps”長達一小時的四重奏,用破爛而音準不佳、琴弦不全的樂器演奏,不料卻吸引了營中五千營友及德軍,心靈融入地聆賞。那充滿鳥兒歌聲般的樂音,以及因信仰所激發出明顯的盼望,帶領了他們「在患難中得安慰」。梅湘在1942年被釋放之後,常在不同的場合提到那令他最難忘的「作品發表會」,最受聽眾激賞、接受、感動的作品。

其實,早在1935年,年僅二十七歲的梅湘,卻已經因為他的管風琴聖誕音樂而出名。那是他擔任了「聖三一」教堂管風琴師第五年時,為聖誕節而寫出的一首留芳萬世的管風琴聯篇默想曲的聖誕樂──〈救主的誕生〉。

〈救主的誕生〉(「La Nativite du Seigneur」)

年輕,充滿創意,又是虔誠無比的基督信徒,梅湘常向朋友們說,他期望自己的管風琴音樂,不但能帶領會眾默想基督耶穌的大愛,更能進入敬拜那位至高真神的境界。這首最受愛樂者喜愛的管風琴作品之一的聖誕默想音樂,展現出梅湘與眾不同的節奏及旋律的特殊性、希臘音樂的節奏群、精短的旋律線、飛鳥的歌聲以及他的深刻的信仰情操。

整首〈聯篇管風琴曲〉共有九個樂段,蘊含著與耶穌基督降生相應的時刻、情景及豐富的神學意涵。除了帶領聆聽者隨著樂音進入沉思默想之境界外,更表現了作曲家對於管風琴──樂器之王所能表現的音樂之深刻了解,以及教會禮儀及神學思想對他雋永的影響。

第一段:「聖母與聖嬰」
三段式的樂段,似可聽出慈母的心聲、新生嬰孩純真的「咿啞」聲以及大群天使在高天歡唱的歌聲。最後音樂在逐漸小聲中結束,像是告訴我們,聖嬰耶穌安睡了!

第二段:「牧羊人」
描繪牧羊人走遠路去朝拜新生兒耶穌的可愛樂段,梅湘以非常緩慢的音樂,暗示了旅途的遙遠,途中並有鳥兒的歌聲陪伴,旅途上不同的景象,則以旋律的變奏方式表現。

第三段:「永恆的目的」
梅湘刻意在此樂段中,以聯篇曲中最緩慢的速度,表現了對「永恆」的沉思默想。那是作曲家對上帝差遣主耶穌降世為人「永恆目的」之回應曲。樂段的終段,逐漸小聲到令人摒息的無聲狀態!

第四段:「道」
與前三段截然不同地帶領我們進入了一種夢境般的奇妙情境,那是,上帝的「道」之偉大力量及奧妙的樂音。

第五段:「上帝的兒女」
音樂中,表現出人類的不安及煩躁,終將因為耶穌基督的拯救,成為「上帝的兒女」而得享平安。

第六段:「天使」
這是整首聯篇曲中,唯一只使用雙手彈奏的樂段(其他樂段是雙手雙腳並用),卻是令人欣喜雀躍的樂段。它以兩種不同的主題及顯明的節奏群,表現出天使在天際載歌載舞、慶賀救主誕生的情景。音樂在漸漸小聲(幾乎聽不到)中結束,似乎告訴我們,天使報完了「佳音」,飛回高天去了。

第七段:「耶穌的受苦」
梅湘很清楚地將聖經中對於「耶穌降世為人,就是為有罪的人類受苦」的既定目的表現於此樂段之中。它是整個聯篇曲中最「黯淡無光」的樂段,但作曲家卻以強有力而燦爛的升C大調和弦結束此樂段,表現了他自己對基督救贖的堅定信仰。

第八段:「博士們」
梅湘刻意地以「星辰的引導」為主旋律,用腳鍵盤的低音帶出,而雙手的伴奏音樂則有如星光閃閃的射向大地。這是一段相當長,充滿著博士們在漫長旅途中的默想及對聖嬰的渴望。最後以升F大調的豐富和聲,表達了博士們到達目的地的滿足及感恩。

第九段:「上帝與我們同在」
這是充滿深刻神學意義的結論樂段。梅湘一開始就以三個不同的主題,代表了三位一體真神的三個位格。第二段以很明顯的方式,將三個主題分派在雙手及雙腳上,讓人聽出了每一位格的特性。終段以「觸技曲」的方式,表達了「三位一體真神」與我們同在所帶來的歡欣與讚美的意境。

後記:
這首聖誕管風琴聯篇曲,可能帶給第一次接觸的朋友一種「難以進入狀況」的回應,但是,我請各位好朋友先只聽音樂(可逐段聆聽,也可全曲一氣呵成聽完),再默想每個樂段的信息,或許就有可能如同參加了一場只有管風琴音樂的「聖誕夜」崇拜,它終將導引我們進入尊崇與敬拜那位為我們「降世為人」的「救主」──基督耶穌的心境!

推薦唱片

1.Olivier Messiaen, “The Nativity of the Lord” organist : Theodore Gillon(黑膠唱片)
2.Olivier Messiaen, “The Nativity of the Lord” organist : Jennifer Bate (MP3).
3.Olivier Messiaen, “La Nativite du Seigneur : Dieu Parmi Nous(最末段,上帝與我們同在)取自CD. “Flentrop Organ from Dunblane Cathedral, Scotland”, organist : George Wilson.
4.Olivier Messiaen, “The Angels” from “La Nativite du Seigneur”(第六段,天使)取自CD. “A Temple of Tone” organist : Robert Naehren
5.Messiaen: Complete Organ Works CD, Deuch Gramaphon.

參考書目

1.“A Guide to Organ Music” by Viktor Lukas, translated by Ann Wyburd. Amadeus press, 1986.
2.“Making Music on the organ” by Peter Hurfa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3.“The Organ as a Mirror of Its Time” edited by Kerala J. Snyd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