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09期】2017年5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7年5年出刊
本期目錄:

要作一棵會結好果子的樹──小英執政一周年小感

「二二八平安運動」──被忽略的一項公共神學的範例

有溫度的歷史

居家照護(2)——認識疲累

不再盛放的櫻花

《沉默》真信仰

打開天窗



曠野論壇「二二八平安運動」——被忽略的一項公共神學的範例

◆ 曾慶豹

「二二八」是一個公共的議題,這個議題本質上是一個政治禁忌,甚至它可以上升作族群衝突和國家統治正當性的一個測試劑。這個議題在那個時期的民間反對者那裡,可以作為與政府對立和衝突的著力點,因此在極度張力和敏感下,凡觸及「二二八」,在國民黨政權之下都意味著是對抗政府的想法和行動。然而,從「二二八平安禮拜」作為一個起點,公共神學早已栽種於台灣的神學土壤中,台灣神學怎能忽略這個運動在台灣社會史上的重大價值呢?可見我們對此一運動的詮釋與討論仍未見有深刻的理解和理論反省。

「二二八平安運動」的公共神學意涵

當人們談論起台灣神學,主要仍是環繞著以長老教會的三個宣言為主來進行討論,並以此說明台灣教會對政治性議題的介入,展示為一種政治神學的思想成果。然而,很少人留意到,同樣是對政治性議題形成一種介入,並對此介入理解為「運動」,這個「運動」儘管尚未形成深刻有力的神學論述,然而確已獲得相當的成果。這就是「二二八平安運動」,一個在基督教的思想和精神之下產生並推動的族群和解與醫治傷痛的運動:從歷史的苦難走出來、從政治的矛盾中走向和解,這是一次別具意義的台灣公共神學之嘗試—— 從教會走向社會。

以長老教會為主的神學是一種國族神學,本質上,它的思考點在於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與認同,所以,其主要針對的是目前台灣的主權政治,一為批判,一為建構。然而,「二二八平安運動」則是一種公共神學,本質上,它的思考點在政治傷痛的歷史效應,特別針對一個衝突性事件做回應,以族群的融和和關係的解放為其要旨。

在作為一項敏感性的政治議題之下,「二二八平安運動」以一種更具備了在名義上和在精神上以基督教的方式來參與到公共生活中的運動,對台灣社會而言更具有特別的意義。其實,公共議題最難突破的當然是其背後的意識形態問題,再加上基督教並不是這個社會主流的思想形態,欲將國台語原是分裂的兩大教會系統聯繫起來也同樣是一件艱難的事。「二二八平安運動」的公共神學意涵具備了社會和教會兩個面向的交錯反思。

以擁抱代替對抗,以安慰代替衝突

「二二八平安運動」所強調的是,一切都以受難者家屬為主體,儘管無法避免與現實政治意識形態的衝突,不管是就官方及黨外而論或是就國台語教會而言,這些都不是這個運動所關注的焦點,因為真正在二二八事件中受難者家屬才是這個平安運動最需要去面對的,因此,此一運動一開始就不被政治意識形態牽著走,相反的,它更多的貼近日常生活性,因為它直接的觸及到了在這個土地上共同生活卻存在著矛盾的人民—— 傷痛的記憶與情感的矛盾。

「二二八」就是一個政治性事件,這個事件深埋在人心中,因而又是個精神性事件。「平安運動」意味著不再恐懼,「平安運動」更意味著對和平的渴望,因此其本質上就是以擁抱代替對抗,以安慰代替衝突,儘管「平安運動」同時也是對抗、也是衝突,但其做法明顯得更為徹底,更符合基督教的基本精神,這種精神當然是帶有強烈政治意涵的。

公共神學理論談得多,但「二二八平安運動」卻是公共神學的行動。一般對公共神學的理解,即是指基督徒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和爭論,然而在現實上,作為政治禁忌的「二二八」不可能存在著討論之可能。但是「二二八平安運動」卻開啟了信仰的社會實踐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在今天看來,正是我們所謂的公共神學。作為一個極具意義並影響深遠的運動,「二二八平安運動」可以說是台灣基督教史甚或是華人教會史上一件最值得注目的公共神學範例,可惜這個運動並未得到台灣神學界的重視,國語教會因與黨國基督徒系統較接近而質疑它,長老教會則主要聚焦於國族建構,而將此「二二八平安運動」視為純屬國語教會一方的行為。

極富成果的公共神學範例

總之,漢語基督教會從民國倡議的社會改造到台灣的長老教會本土認同,都有過不少的實踐成果,然而至今仍未像「二二八平安運動」那樣極具意義和富成效。

作為一個極富成果的公共神學範例,「二二八平安運動」這個運動正是基督教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一次信仰見證,至少我們尚未見到任何其他的宗教或思想曾為此社會的創傷有過具體行動上的表達,「二二八平安運動」作為基督教極富成果的見證,理應有深入的研討才對,甚至應該成為台灣基督教史書寫中的一篇專章。

(作者為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平安,二二八》

作者:蘇南洲等

出版:雅歌出版社

總經銷:以琳書房

全台各大書店、基督教書房及博客來網路書店有售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