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閱瀏覽
|
號角/「 於勇武,短於智謀」的台灣◆蘇南洲
孫子有云:「兵不在多,在于精;將不在勇,在于謀」。想三國時劉備率猛將關公、張飛等人一路征戰,勇武過人,卻兵敗受困於新野窮縣,直到拜諸葛亮為軍師,方始開啟與曹魏及東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格局。......more |
曠野反思/攻佔各大山頭?◆潘秋郎
前幾年台灣引進了「攻佔七大山頭」的聖戰式宣教新作法,目標很遠大,提倡基督徒要在媒體、政府、教育、經濟、娛樂(藝術)、宗教(文化)、家庭等七個領域/結構裡佔有領導地位,這樣社會才能轉化。這些觀念透過特會、聯禱會的組織動員與教內媒體的放送,吸引了不少跟隨者,即便是不同教派的教會牧師亦無力分辨,也嚮往這一套。.....more |
當科學家走進醫院/為什麼生病時要吃鱸魚呢?◆張文亮
鱸魚是很強壯的魚,牠的身上有幾條側線,能夠游在快速的水中。許多魚只能游在淺水處,鱸魚可以游到深水區,能耐低溫。牠們在海岸與河口的附近迴游,台灣人稱其為「七星鱸魚」,美國人稱其為striped bass。......more |
曠野書香/錯務專家——《精準與放任之間》自序◆黃乃寬
現在叫一個人專家幾乎是一種侮蔑。通識教育已成為普世價值,文藝復興人是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的理想。愛因斯坦說:專家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當今要甚麼都懂才有銷路,像每晚談話節目上的名嘴,古今中外的八卦趣聞、怪力亂神,他們都能圖文並茂地演出一段,不但有娛樂效果,對台灣大眾的影響可能超過臉書,自然也抬高了他們代言產品的身價。這年頭流行的是博學多聞,不是專家。但是,我是錯務專家。......more |
我見我思/參觀二二八紀念館之後
2017年5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四十位師生,在邢福增院長領隊下,來到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自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上午由館長及兩位副館長導引下,觀賞影片、導覽常設展與主題展,並與陳儀深董事座談,下午由蘇南洲社長、彭海瑩總編、林淑芬教授及曾慶豹教授分享「二二八平安運動」之信念與行動、德國哲學家漢娜·鄂蘭對國家暴力的哲思及黨國力量介入台灣教會的史實評介,會後全體師生再赴二二八和平公園參觀二二八紀念碑。......more
|
打開天窗
210期《曠野》蘇南洲文《曾經,全世界沒人知我在何處──李明哲「被失蹤」事件小感》一文,有讀後回應......mor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