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15期】2017年11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7年11年出刊
本期目錄:

作個「進場」的基督徒——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小感

如何傳承「關愛受造世界」的呼召?

內村鑑三與「無教會運動」

對新和平主義五大元素之回應

打開天窗


打開天窗

* 歡迎惠賜閱後心得、寶貴意見,請e-mail:cap@cap.org.tw

●新和平主義:第三條路的可能性。面對暴力衝突、甚至是政府體制性的不義,人民的選項不多,要順從或正面對抗?蘇南洲社長反省當初策劃與推動「二二八和平禮拜」及之後一連串行動的經驗,歸納出新和平主義的可能性,並且具體提出這類「非對抗的對抗」的行動應具有:主體性,主動性、主場性、主導性與主從性。這些經驗值得深思。

對於發生於過去、如今仍不斷干擾我們的生活、思想與社會結構的罪行,其歷史真相應充分揭露,因為需要直面錯誤,才可能糾正錯誤,進而往和解之路前行,才有可能創造共同的未來。

因此,歷史與社會場域的了解是必須的。當年印度甘地的不合作運動或金恩的黑人民權運動,之所以能成功,除採和平抗爭的手段,使抗爭的目的不致失焦之外,其抗爭的對象也有關係:當時英、美政府統治者對人的生命有基本的尊重。他們的抗爭若在他處,後果難料,因即使是最溫和地和平靜坐抗爭,也可能遭致政府以機槍掃射甚至坦克車直接開上街鎮壓。

在今日世界,基督徒和平工作隊或聯合國的和平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遇害的新聞仍時有所聞,促進和平者遭遇惡勢力反噬的風險仍在。因此,基督徒群體基於信仰,既不可順從邪惡,又希冀能以智慧的方式與策略來以善勝惡,甚至希望能在暴力衝突發生之前,處理導致衝突的經濟—社會—政治原因,不會是一條容易的路。正如蘇社長所言,需要智慧與毅力,方能診斷出社會病因,以及創造性地實踐方案。這一切,在在需要教會界投入資源、累積研究能量,並付諸行動,以期上帝的和平能夠實現。

願公義與和平彼此相親!

「新和平主義」追求上帝國裡的「太平」,在暴力衝突之處尋索第三條路的可能性,投入於peacemaking,值得更深學理與策略上的探討(這大概需要一個團隊長期努力。我常常在想,心裡感嘆:基督教智庫在哪裡。有資源的教會、機構不少,都說要「宣教」,卻欠缺研究部)。

台中 潘秋郎

●這正是華人教會的悲哀,重潮流而輕研究。我任職的機構可說是少有而能生存至今,仍重視香港教會研究的機構之一。

香港 胡志偉

●蘇哥:仔細地讀過您寄來的《曠野》,非常感動!二二八事件這個議題一直在我心裡迴繞著,前不久才跟著一個群組為二二八的七十周年所設立的禱告卅天,剛剛結束,心裡感觸很深,您這篇文章使我頗感共鳴,感謝神使用你們幫助受難者,使他們能得到安慰!海瑩姐的文字真是優美,內容又豐富,我好喜歡她這篇《由石之教堂遙想內村鑑三》,寫景,寫人,更寫到生命信仰的核心深處,是上乘之作!燕鷗的文章令我淚下,從某個角度來看,這豈不是當年蔡瑞月跟丈夫雷石榆的悲劇故事翻版嗎?只是他們夫妻和女兒仍有相遇之日,現今全家已在他鄉團圓,還是比前輩們幸福!潘秋郎是我華神時期的同班同學,許久未見面,他是那種諤諤之士,從不隨波逐流,他所寫的我有會心之感,但我的表達可能比較柔和,想是個性之故。感觸很多,不一而足!多謝不嫌鄙陋,願意賜給這份寶貴的禮物,我要訂閱,這兩天內會劃撥過去。再次謝謝您不吝賜教。我也已經買到了您所說的《向全能者抗辯》一書,會好好閱讀,不過年末忙碌,也預備要搬家北上,預計明年農曆新年前後會安定下來。

盼代為向海瑩姐問候!在基督裡!

魚池 李慧敏

●多謝賢伉儷為聖工的奉獻付出。願上帝繼續使用你們榮神益人。

台北 李勝雄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