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16期】2017年12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7年12年出刊
本期目錄:

作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教會的正當性

留在地底的青春︰台北捷運潛水夫

為什麼病人愛吃冰?——認識「噁心現象」

打開天窗


曠野反思教會的正當性

◆ 潘秋郎

 

山寨的世界

在商場上,仿冒品或仿製品一直是廠商的惡夢之一,舉凡汽車、手機、皮包、服飾等,都有商家會推出外型甚至名稱、商標均酷似原廠的商品在市場上銷售。這類被稱為「山寨版」的商品,打著「致敬」的名號,卻無法逃脫以假亂真、魚目混珠之嫌。

商品有山寨版,宗教信仰也有。若有人聲稱其所信仰的是聖經所啟示的獨一上帝,然而,從生活言行來看,所信仰的卻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假神,這種信仰其實是在敬拜「山寨版的上帝」。

那麼,教會呢?是否有「山寨版的教會」?當然有啊,歷史上異端教派從沒少過,都聲稱是基督教。不過,本文所要討論的,並非那些因神學的重大歧異而被標示為「異端」的教會,卻是指正統教義的教會。

若有位出身於正統教會的牧師,招聚了幾個信徒一起聚會,成立「教會」,這樣,那就是個教會了嗎?它獲得正式認證了嗎?

教會的合法性

大概有不少人會這樣說:該牧師若傳講正統十架福音,教義完全符合尼西亞信經,每主日聚會,又按照聖經舉行洗禮聖餐,怎麼不是教會呢?

且慢,我不是在討論「教義的正統性」,而是「身分的正當性」:這個自稱為教會的,是否具備作為教會的「合法身分」。

打個比方吧,一群人設了個機構,在辦公處所掛上招牌:「天國駐地球代表處」,為那些不堪被世界的王所奴役,而前來尋求政治庇護的地球人簽發難民簽證,且保證將來過天國海關時能夠入境。請問,這個「代表處」有正當性嗎?

或者這樣說,討論教義的正統性,就像是在問:某女士操持家務、教養兒女是否忠心盡責,對待家人的態度是否恰當等等;而討論「身分的正當性」則是在問:這位女士是這位男士的合法妻子嗎?關鍵問題不是「她做了什麼」,而是「她是誰」:她是小三,還是正宮夫人?

按照聖經的說法,教會是基督的新婦,而教會只有一個,基督沒有小三。這樣,若是自己掛招牌的教會不具正當身分,所帶領信主的信徒,豈不就像小三所生的孩子?因此,一個自創或分裂出來的教會,即使經過五百年的發展,擁有信徒數千萬,遍及地球一百多國家,仍必須提出神學論述,為自己的合法身分辯護。

許多人會以耶穌說的話來辯護,「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18:20)所以,若有二、三個人奉耶穌的名聚集,那就是教會了。然而,這段經文不是在討論教會的定義。按馬太十八章上下文脈絡,耶穌是在回答門徒的提問時,教導他們關於寬恕與挽回的道理:若教會依照基督福音施行懲戒(綑綁與釋放),是具備天國的效力的,即便教會多數人不按照福音而行,只有二、三個人持守福音,耶穌仍會認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五章的做法提供了一個實例。另外,現行教會裡的「奉耶穌的名」的理念與實踐方式,恐與聖經的真正意義相去甚遠,還需要更多探究。總而言之,引用這句話來辯證教會的正當性,支持力很薄弱。

聖經的意象

新約聖經論及教會時,使用許多隱喻語言,像是:教會是上帝的子民、新創造、聖靈的團契、基督的身體等,當我們以整合觀點,將所有表象一起看,會發現新約聖經其實是在提醒我們:教會是三一上帝的驚世傑作,在本質上是人類經驗之外的奧秘,人世之外的超越性的存有,卻在人類歷史的特定時空中顯明出來。

教會,就像是個屬於四次元的存有,卻與三次元的人類世界對遇。因此,聖經以隱喻性語言,創造出一個空間,叫讀者能夠想像那教會既在世又超越的奧秘性。借用道成肉身語言來說,教會具備「神人二性的」特質。那麼,您的教會,是這樣的教會嗎?

歷史的借鏡

在十六世紀歐洲基督教王國裡,「教會只有一個」、「教會之外無救恩」。基本上是當時人的共識。這樣,若羅馬教廷還是那一個教會,路德與他的跟隨者所組成的教會,不就是非法的?這應是十六世紀改革時期各門派改教家們都在探討「真教會的記號」的原因。當羅馬教廷主張:主教在哪裡,教會就在那裡,而這主教的按立是基督合法授權的,因按照羅馬教廷版的使徒統緒,可以追溯回使徒行傳第二章的那個獨一真教會。按照這樣說法,路德的教會以及一切自立門戶的重洗派,都是山寨版的。自立門戶的眾多重洗派得為自我辯護,如門諾.西門(Menno Simons)在開創門諾會時,就先分辨二種教會:基督的教會,與敵基督的教會。基督的教會是那些虔誠人的聚集,完全遵照基督的命令而行,反之則為敵基督的教會。言下之意,那些會把遵行基督命令「信而受洗」者處死的,顯然是「敵基督的」。也難怪被羅馬教廷逐出門牆的路德要寫作「教會被擄於巴比倫」,而真教會的記號,在於「福音正確的傳講與聖禮正確的施行」。

時代的需要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當代的教會,尤其台灣眾教會,需要提出適切於這個時代的論述,為自己的正當性辯護。然而,不只台灣,整個華人教會何時研究教會論?其實,當有講員在研討會中談教會的復興、增長、翻轉……等「成功」的教會典範時,已經預設了某種「好教會」的標準;或是當有教會領導人向會眾強調權柄、要順服時,也已隱含教會治理理念與權力運作的方式。

在教會的現場,一切問題都是教會論的問題。然而,華人教會在神學論述方面卻極為貧乏。華人教會是該好好地建構自己的教會論了。

(作者為台中北屯門諾會牧師)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