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23期】2018年7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8年7年出刊
本期目錄:

二二八平安運動中的守護者與暗箭

公司治理的福音精神

在世聖徒的形像:小白花的父母 (下)

「宗教滲透論」與「中國宗教走出去」

打開天窗

 


曠野人物
在世聖徒的形像:小白花的父母 (上)

◆ 張聖佳


永恆導向的生活觀

馬爾旦夫婦透過生命的榜樣教導兒女愛慕永恆,熱愛大自然和鄉土文化,並且善待關懷周邊的人,即便彼此的宗教信仰理念不同。他們身為雇主,在社會體制不若今日這般健全的十九世紀,用行動尊重勞方的需要,絕不拖欠薪資,並且照料生病的受雇者,也幫忙將有需要的人安頓到醫療所。兩人甚至不惜出資,為權益受損之人打官司。他們也把握機會讓孩子參與關懷弱勢者,例如路易會趁著帶孩子外出散步,順道周濟路上遇到的窮人。

用「天家導向的人生」來形容馬爾旦夫婦是很貼切的。兩人的信仰、工作與友誼都是在告訴下一代,我們在地上不過是客旅和寄居者。路易常常對孩子談論天堂,讓他們感受,天上的生活從凡塵就可以開始去體會。小德蘭表示她很享受與父親一起晚禱的時光,因為聆聽父親向上主的呢喃,就知道一個聖徒是如何禱告。而采麗在面對喪親之痛,則是提醒孩子們地上生命的短暫無常,鼓勵他們要嚮往永恆的天家。她表示:「思想永恆吸引我心,讓我感到歡喜。」這個天路客的意識導引著馬爾旦夫婦的倫理抉擇,也使兩人留心並全力支持本地與海外教會的需要。面對當時社會觀念的改變,以及自己的家庭不斷被死亡的陰影所波動,路易依舊堅持將週日這個有形的時間分別為聖。而采麗也從孩子幼年就教導她們,在一天的開始要將心歸主,並且出於愛耶穌的緣故來承受每天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這種務實的神學形成後來小德蘭「微小道路」(little way)的基礎。

在死亡與苦難中更親近主

死亡與苦難的陰影從馬爾旦夫婦婚後就沒有離開過他們。在采麗所生的九個孩子中,只有老大瑪莉是身體健壯好養的,其餘的孩子要不就是早夭,要不就是先天體弱,掙扎著活了下來。有幾個幼兒是在兩夫妻的懷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至終只有五個女兒活到了成年。馬爾旦夫婦的願望是,每個孩子能自發地渴慕成為神父及修女(亦即更正教所說的獻身全時間服事主)。他們最希望能栽培出神父,然而,兩個出世的男丁都活不到一歲,成為馬爾旦夫婦心中的遺憾。但最讓兩人傷痛的,是溫柔貼心的小海倫在五歲半時驟逝。短短五年之中,包括馬爾旦夫婦的父母和兒女在內一共有六口親人過世。夫妻之愛、天倫之樂、工作成就無法免去地上的流淚谷,但也在這當中,信心、交託與盼望成為真實的體驗。

馬爾旦夫婦本身也受疾病所苦。采麗在年幼就不慎傷到乳房,人生的最後12年被乳癌所煎熬。路易曾因蟲咬引發嚴重感染,至終未得痊癒。人生最後幾年,他的腦部出現離奇病變,造成數次的中風,路易也因此開始有了失智以及離家未歸的狀況。面對無情命運的折磨,兩人依然對天父的慈愛與掌權懷著童稚一般的信心。路易在病重住院治療時對醫生說:「我這一生習於下指令,在這裡我卻要學習順服,這對我很不容易,但我知道天主為什麼允許這個試煉臨到。我這輩子從沒有被羞辱過,我需要這個經歷!」他平靜地表示:「你若是有一天早晨發現我過世了,不要為此痛苦,因為那代表良善的天父來把我接走了。能夠領受聖體當然是一大恩典,但即使沒辦法再領取了,天父依然是良善的,因為一切都是出於恩典。」當病痛的襲擊難以承受時,身為一家之主的路易會像個單純的孩子呼喚女兒們為他禱告。他相信禱告與永恆,因為他相信主的親近!在中年過世的采麗則呼應:「若良善的天主醫治我,我會很高興。我想活下去,因為我捨不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但我也告訴自己,若我好不了,那麼我的離去應該對他們是更好的。……我像是孩子一樣不為明天憂慮,我希望快樂。」她回顧過往種種不容易渡過的關口時表示,上主誠然眷顧憐憫她的一家。

塵世聖召彰顯主的美善

馬爾旦夫婦深盼他們的孩子全部都能獻身給主,而正如夫妻兩人的禱告,五個女兒後來都相繼成為修女。即便這是父母親心中的期盼,但起初當孩子開口要走上這條路,路易仍舊面臨難以割捨的痛苦,特別是當他最愛的大女兒瑪莉提出成為修女的請求時,路易仿彿成了獻子為祭的亞伯拉罕。然而,他的心因著傾慕天主,愈來愈深信,兒女獻身乃是從主而來的禮物。在路易過世前夕,因著要照顧老父而唯一仍舊還未獻身的第四女兒告訴他,自己要在老父安息之後成為修女,路易聽了當場為著上主如此恩待他而歡樂讚美,表示若有其他的家人還未被獻上,他會毫不保留的獻給主。這個最後被獻上的,就是路易自己。據路易的女兒描述,路易在過世前夕跑到教堂向主禱告,宣告將自己獻上為「祭」。但說到「祭」這個字時他卻語塞。或許他覺得,再沒有比耶穌更偉大的祭,又或者,他不敢輕浮地對主做承諾。然而,路易在言語上的留白,卻早已藉由多年來單純無悔的付出被解釋清楚了。既然獻身是恩寵,那麼唯有如此地回應,才能顯出主的恩慈。正如路易後來不斷重覆說的:「一切都是要更顯出主的榮耀。」

馬爾旦夫婦的被封聖,終結了獨身清修高過結婚養家的迷思,然而更可貴的是這對夫婦的信仰眼界。兩人的一生是以天主旨意的良善與慈愛為信念,並在每件大小事上去看見天主的恩慈。在遇見另一半、在得著後嗣、在家計的重擔、在乳癌和病痛的折磨、在失去親人的創傷、在愛慕永恆、在祝福自己最傑出的兒女獻身給主使用、在學習愛人、在信任上主必定保守所愛之人到底,每一件事都全然出自上主美善的恩典。這個眼光和數算愈深,信靠與分享的動力就愈發成為生活的回應方式,即便一個人是以世俗的身分來實踐這個回應。若要論世俗,賣珠寶和蕾絲應當是夠世俗的。然而,當心田成為基督無所不在的居所,那無所不在的主就像呼召馬爾旦夫婦那般,也呼召在塵世中的基督徒家庭藉由將自己獻上,來回應並且進入到祂更深的慈愛中。

(作者現任教於華神)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