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26期】2018年10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8年10年出刊
本期目錄:

都是為了下一代——翻過二二八暗黑山頭的心跡

真正的應許,或真正的含糊?

介紹臺大成立初期的老師(3)——農業工程學系的開創者牧隆泰

那看不見的東海心(下)

打開天窗

 


佳美腳蹤那看不見的東海心(上)

◆ 周聯華

前言:2018年9月是一代宣教士路思義(Henry Winters Luce,1868-1941)150歲冥誕,本期特刊出周聯華牧師生前審定《勇往直前—— 路思義的心靈世界》(雅歌出版社,台北,1999)一書中的序文,紀念路思義先生畢生對華人宣教與教育的重大貢獻。

閱讀《勇往直前—— 路思義的心靈世界》是一種喜樂和享受,使讀者能接觸到一個「大時代」,在那時代中的一些「巨人」。他們原先也相當平凡,但是在上帝的領導下,願意謙卑地接受上帝的指揮,逐漸發展,一個個都成為巨人,路思義就是其中的一個。路思義正像他的中文老師所說的,中文名字一定要和他的本名音近而義通,「思義」是「一個尋求公義的人」;「路」者道也,他終其一生都在做一個尋求公義的人,都走在尋求公義的路上。

宣教士的特色

宣教士要有堅定的信仰,有健康的身體,有美滿的家庭……這些路思義都有。但是他更有三個條件是許多人所沒有的,那是他的個性、愛中國和在內心衝突下的順服。

他的個性和信仰

路思義的誠懇和熱心是天賦的,是人所學不來的。他有極強的認同感,他的使命感是因他的信仰而來的。他似乎有無窮的潛在力,他常常做不會做的事,他肯學習;不久,他就學會了。他有很強的自信力,那怕沒有成功,他仍會再接再勵,那是因為他對上帝有信心。

他的一生是那個時代的鏡子,可以看出當時的各種思想和潮流,但是他能堅持他最初的信念。他對耶穌忠誠,接受耶穌有關生命的教導,視之為上帝啟示當中人所可能獲知的最真實、崇高的一環。他每日靈修和禱告,終其一生都沒有改變。

他在六十歲生日時,總括他的信仰說︰「每一個生命的暫停、每一個人際關係都要以宗教的情操加以貫穿。那就是為什麼基督教會成為一個人生命的道路。基督教的三個基礎是︰耶穌顯示上帝,耶穌賦與每個生命個體的價值,和在上帝國度裡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觀念。」

當他在最後病重的時候,仍有幽默感。他那時是住在「東部標準時間(EST)」區域,他跟朋友寫信說要約「永恆標準時間(英文是eternal,仍是EST)」·在幽默中又具強烈的信心。

愛中國

路思義愛中國,為了中國他在那裡住了四十四年。在最初他決志要到中國來的時候,很多故鄉的朋友反對他來,他們的說法是「難道美國還不夠大嗎?」儘管如此,他到中國來當宣教士的心與日俱進。他甚至每一天,每一晚都在學習中國,思考中國,連做夢也夢到中國。

他愛中國、愛中國人,愛中國文化。他沒有忘記在他被差派為宣教士那天,主講人查爾士•羅賓遜曾說︰「要快快適應,……要學好困難的中國話。千萬別使他們(中國人)美國化,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會比按照美國風俗使他們變成更好的基督徒·……努力學習中國的思考法則,按著正義解釋聖經。中國的基督徒一定要循著中國人的模式才會成長。」

路思義用中國式的風格建築燕京的校舍,正是他要求中國化的具體表現。他未始不知道,從財務上打算盤是很不經濟的,為此他曾遭到許多的攔阻,但他仍不屈不撓地力排眾議,完成了他的理想和憧憬。

他和與他有同樣信念的人,終於在他有生之年看到教會學校的校長是中國人,教會醫院的院長是中國人,教會也由中國人牧養,走上自給自足的道路。傳教士們也樂意在中國人領導之下工作。

在矛盾中掙扎

也許因著路思義的多才多藝,他一生在矛盾中成長。這過程是困難的,但是作為上帝的僕人,一位好的宣教士要以上帝的旨意為依歸,以大眾的利益為前提。他最先的掙扎是在美國當律師,還是做上帝的僕人。他在讀神學的時候,他的衝突是讀完神學還是去做沒有把握的「海外宣教志願運動」的總幹事。他也可以有足夠理由住在美國做支持海外宣教的工作,卻選擇了到中國去當宣教士。

他到中國以後在山東登州那段時候是艱苦的,但是等他稍有成就,就要他搬家。他最後奉派去教不會教的物理課,好不容易在返國休假的時候,死拚物理,回來不久學校要他去募款。也許他募款太成功,一生就先為齊魯,後又為燕京募款。最後,齊魯造起來了,燕京造起來了。路思義呢?他還得找自己的出路,而且因為一生處理行政和募款,還得再到協和神學院去進修,才能再執教鞭。但是他無怨無悔,感到壓力和矛盾,靠著主的帶領,歡歡喜喜做主的工作,做一個成功的宣教士。

功成身退

他一生當副主管,但是沒有真正主管過。他的副校長名義只是便於募款。但是他的成就是在這些不可能做的事都做成了,也更使下一代的人了解到一定要有「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現已改為「亞洲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那樣的組織來推動在美國的募款事工,讓工場上的宣教士能安心工作。

他退休以後,開始做最基本的訓練工作,使美國人有世界觀。他有第一手的資料,他的現身說法是非常有效的。他和他同樣旨趣的人造成了後一代關心世界事務的美國人。

兒子是《時代》雜誌創始人

他最成功的是他自己的家庭。他的兒子「二世」成為《時代》雜誌和《生活》畫刊的創始人,他同樣地從耶魯的學校刊物做起,最後竟執全世界新聞雜誌的牛耳。許多年《時代》雜誌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性新聞刊物。他的女兒伊莉莎白也能克紹箕裘,從濟南女青年會做起,成為世界女青年會的領袖。從小就有世界觀的享利三世,曾當《時代》的發行人。這職位不是憑著有一個好爸爸加幾張股票就能當得下來的。

當享利三世到東海來參加路思義教堂獻堂禮拜結束的那天,已經晚上十點多了,他和我坐上包機,請學校當局關閉所有路燈和行政大樓及當年圖書館的燈,卻開了所有路思義教堂邊上的照明燈。我們請駕駛員把包機開到東海路思義教堂上方繞場一圈——那的確非常壯觀!三世說︰「假如爺爺能夠看到有多好!」

東海大學應為台灣走出一條獨特的路來

的確,享利三世的爺爺沒有看到路思義教堂,他的爺爺連東海大學也沒有看到過。但是靠著路思義的後代和「聯合董事會」的信念,我們擁有一個世界級的禮拜堂。這些似乎都成了歷史陳蹟,但是某些信念是不因時代轉移而改變的。藉著出版這本《勇往直前——路思義的心靈世界》的紀念書籍,不妨再度思想路思義那一輩基督徒辦學的理念。

到底東海大學的辦學理念之異於一般大學為何?路思義教堂之異於一般教堂又為何?東海應該要透過他的教育方式,使基督信仰在眾多信仰中成為一個有貢獻而獨立的信仰,又能與其他信仰與文化(基督教不是西方文化,但不能否認它有自己一套文化)交談切磋。東海憑著它雄厚的實力——各有專長的基督徒教職員和青年同學,應該為台灣走出一條獨特的路來。假如東海大學僅是台灣許多大學中的一個大學,豈非糟蹋了它的優勢,也辜負了路思義教堂作為東海大學「心臟」的意義?

(作者曾任東海大學董事,後曾出任三屆董事長)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