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51期】2008年1-2月出刊

本期目錄:
民國要過百,當懷千歲憂
台灣大選變局的省思

兼具成功與意義的投資─社會責任型投資

廣播奇人紀樂與《草原伴侶》
地底陽光與寒雨之夜
活出福音真義的襤褸者
賈思潘王子
回到慈光原初照亮之處

 

曠野論壇 台灣大選變局的省思

 ◆楊憲宏

  2008年是充滿試煉的一年。而3月22日的總統選舉與公投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更具有方向性的影響力。

  經過了1月12日的立法委員選舉,儘管這個單一選區兩票制的設計對國民黨有利,民進黨也輸得太難看了。不能單純地認定是「選制不公」所造成,而所謂「國民黨有黨產」所以贏大選的說法也太一廂情願。民進黨失去了核心價值︰清廉、勤政、愛台灣,失去了對人民所願的敏銳回應,而且錯估了選民的進步性。導致8年執政,竟得到這種不堪的成績單。

  1月12日投票結果,讓在野的國民黨拿到了絕對多數的國會席次,這個原本是「外來政權」的威權政黨,得到了一次轉型為「本土政權」的機會。而馬英九的「香港出生中國人」的台灣認同,也將面對3月22日的考驗;如果馬英九當選為台灣總統,國民黨走向一個新里程,他們的「外來政權」陰影將一掃而空。也就是國民黨的本土化、在地化、台灣化將快速地演變。

民主深化的必然過程

  過去,台灣選民選擇了民進黨做為他們民主深化的領頭羊,就是對一黨獨大的國民黨腐化失望,寄希望於民進黨的改革;8年的改革,不能說沒有成果,但人民不滿意民進黨的怠惰,不滿民進黨的腐化。以及民進黨的「只重選舉不重治國」的「遊戲化政治」。

  國民黨雖然變化不多,但是馬英九的形象與行動,確實有別於過去的權威人物。原來被民進黨看扁的馬英九下鄉“Long Stay”,卻意外地成功穿越了「本土認同」問題。這對馬英九的南部選情有突破性的影響,對國民黨的觀感也有改善。這是民進黨所擔心的,也是對民進黨繼續打傳統選戰,有威脅感的。

  對民進黨而言,最好的選戰是「本土VS.外來」,次好的是「綠VS.藍」,最不好的是「挺扁VS.反扁」。只要將國民黨定位於「外來」或是「中國」;民進黨的選舉可以說無往不利。但是,經過了1月12日國會改選之後,人民已不將國民黨視為「外來」或是「中國」,而國民黨是否能利用這樣的時機,進一步「深化本土」、「落實台灣」?的確是重要的歷史過程。
對台灣前途來說,註定要經過這樣的試煉,也就是2000年國民黨下台,民進黨上台;然後就開始計時,何時國民黨再上台,民進黨下台;一旦發生了第二次政黨輪替,那麼就會有第三次、第四次,成為常態。對民主深化而言,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本土信用」競爭

  國民黨能否真正再上台,並且連續任期,取決於他們的本土、在地性格是否穩固。如果拿到「再度執政」的機會,卻仍然不能回歸本土,不能成為台灣主權的捍衛者。這樣的「重返執政」也不能長久。

  與其說這是兩黨政治的起始,不如說,這是台灣兩大政黨「本土」競賽的新起點。多年來獨占「本土」的民進黨,失去了歷史詮釋權。他們的「愛鄉土」、「愛台灣」論述,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國民黨則意外獲得了機會。選民過去可以很簡單地將民進黨列為「本土」之惟一品牌而無條件支持到底,但他們失去信心,不再依賴民進黨來滿足「本土」的欲求時,國民黨成了許多人認為「可改造」、「可要求」的目標。這是質與量都起了變化的特殊歷史段落,台灣選民對於過去的政治慣性已經起了根本的變化。因此,過去幾年的藍綠分類,已失去了能量,不足以解釋目前台灣選民的心性。特別是,在國民黨真正成為「本土化政黨」之前,就先讓國民黨刷卡消費「本土」,這是十分特殊的歷史變化。事實上國民黨目前的「本土」信用是有「應付帳款」,也就是「欠選民一個做法」。民進黨的「本土信用」則已刷爆了。

  這樣的「本土信用」競爭,在大選之後,未來4年仍然是台灣選舉的「潛在規律」。而民進黨必須重來,可以說百廢待舉,8年執政竟然將「本土信用」花光。現在在檯面上的領導人幾乎對社會沒有號召力,再喊「台灣人當家做主」,過去8年,對許多選民支持者來說,他們毫無「當家」之感,更別提「做主」了。

局面有點像流浪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他們的信仰不堅定,導致無法到達迦南地。

不變的是善良與正義的信仰

  21世紀的台灣,一樣面對著「信仰不堅定」的試煉。民進黨做為「台灣人出頭天」的歷史第一黨,卻在8年執政當中快速地腐化。背離承諾,背離信仰。他們的作為不能與民眾的「善良主張」共振,甚至無法體會人民「望治心切」的感受。民進黨的確需要一次內部的大辯論,一次徹底的反省,到底執政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國民黨目前所得到的「勝利」基礎是非常薄弱的,也就是,人民只給4年。如果馬英九能勝選,也同樣,不會有保證,2008就是2008,不會等於2012,沒有「買一送一」。
3月22日不論結果如何,台灣社會都面臨一次社會力大移動,任何可能性都存在,新主張、新出路、新願景、新危機、新威脅、新挫折,都是新的。
可是不變的是善良與正義的信仰,歷久彌新。◆(作者為名政治評論家)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