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44期】2020年4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20年4年出刊
本期目錄:

生命不在乎長短而在乎內容──蘇南洲豐富而精采的一生

堂堂溪水出前村──悼摯友蘇南洲

曠野失了一個先知

活在曠野路上

打開天窗

 


蘇南洲紀念專輯Ⅰ
堂堂溪水出前村──悼摯友蘇南洲

◆李錦洪

 

人生路上,相遇相知,在一見如故和去似陌路之間,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契合,中國人會以一個緣字去解釋!和南洲兄相交四分一世紀,有兩組數字結聚出最深厚的根,豐茂的葉,散落的花瓣。

一九八七!

一個倉皇的年頭,香港社會落在回歸在即,去留福禍的糾結中,教會在迷惑中仰望上主,難掩存留在信徒心中的政治末日情懷,《時代論壇》就在這股困頓的氛圍中破繭而出,期許在鬱悶的時代開啟一扇自由呼吸,保持敞開的窗戶。

隔著海天的台灣,一對不務正業,能編愛寫的建築師夫婦南洲和海瑩,懷抱著對文字出版和關愛社會的熱情,在相對傳統保守的教會文化下辦起《曠野》雜誌來,同樣希望在轉型的時代,以開放的心靈和視野,對社會世情、教會百態進行深刻的反省和批判,曠野人聲,千山獨行,定位非常清晰。

那麼遠,這麼近,難忘第一次相遇的投契和鼓舞, 當你以為四顧無人獨蕭條的時候,原來在蒼茫大地,繾綣星光,會有很多縱是相逢應不識的面容,都在背負或沈重或輕省的行囊走在同一方向。多少年來,我們各自負責的兩份?物流通著非神聖的血脈,繫連妙結,配搭互補,從不計較。

2001年,南洲率領〈雅歌〉和〈曠野〉同工來港小遊數天,在匆忙中照會下我還拜託時任編輯的蔡聖龍弟兄權充導遊,南腔北調作深圳竟日遊,晚上再以海鮮宴款待,此情難再,文字出版的黃金歲月也在流失遺落了。

我幾乎每年都到台灣數日,小休訪友,隨心慢遊,唯一的指定動作是逛誠品,嚐包點,會南洲。是靈魂的泡溫泉,精神的深呼吸。儘管相識天下,師友滿堂,但能從屬靈到屬世,文學到出版,經典到市井,政治到經濟,兩岸到全球??,話有投契,無拘無礙,聊聊可數,南洲自是一人。退休前夕,我和同工到台北畢業旅行,南洲安排參觀二二八紀念館,歷史傷神,情誼寬心。

香港教會不乏台灣通,台灣較少香港通,南洲對香港時政和社會的認知與思考,非常深刻獨到,佔中運動後我和朱耀明牧師到台灣探望周聯華牧師,南洲特邀我們三個男人飯聚,縱議橫論,將他在台灣推進二二八的經驗和心得,深情分享。

南洲是在二月二十七日清晨,於睡夢中安然離世,難怪台灣媒體在報導死訊時也扯上了二二八的符號,如果人的一生只容許記下一件事,南洲一手推動的二二八平安運動肯定是他一篇不必再加添任何色素和美詞的墓誌銘!

二二八,一個糾纏著政治與族群矛盾,歷史深烙的傷痕,如何能用基督的愛,設身處地,感同身受,藉著信念與行動配合而成全修復,也讓我們之間鞏立起一重比現實政治更壯更厚實的長城。

柏楊先生說過,中華人就是不懂得解決仇恨,基督信仰向來強調和平之子的使命,卻多留在言說教導的層面,而南洲正在他所愛的土地上,穿越社會黑暗、心靈黑夜,一步一印,留下佳美腳蹤,祝福這地。

最後一次見南洲是去年五月底,他受邀來港出席六四25周年座談會,分享二二八平安運動的經驗。幾年前心臟做了大手術,醫囑不宜再坐飛機,但他還是來了,為了那二三十分鐘的分享。

一九六一年,台灣社會仍在高壓統治,肅殺恐慌的氣氛中,胡適先生寫了封信給在獄中的知識分子雷震,引用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

 

萬山不許一溪流

攔得溪聲日夜喧

到得前頭山腳盡

堂堂溪水出前村

 

南洲去矣,俠客獨行,

千山走過,溪水成流!

 

(作者為香港《時代論壇》榮休社長,本文獲准轉載自《時代論壇》1698期)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