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書摘


僕人精神

亞蘭 • 尼爾森(Alan E.Nelson) 著  黃定堯 譯

  談論到領導,我們通常會想到美國前總統巴頓將軍( General Patton ),或是《財星》( Fortune )雜誌裡全球五百大企業中要求嚴格又極具自信的某執行長。領導的類型很多,有恩威並濟的、善用政治手腕的、施展魅力來說服的,也有運用權謀、合作、獨裁來達成的。這些方式常是交互運用、多管齊下。「只會動用權威的人,往往只是證明自己毫無權威。只會要求他人順服的君王,則洩露出內心的恐懼,因為他們無法確定自己是真正的領袖、是天子,他們活在造反的恐懼之中。」

  當我們想到領導,很少會想到一個身穿便衫、為朋友或學生洗腳的形象,因為這個形象很難與領袖、成功、個人成就聯想在一起。對於以人意的方式來領導,有些基督徒領袖會嘗試為此做合理化的解釋:「我以領導來事奉。」這與僕人領袖是大相逕庭的。

  在耶穌那個時代,替人洗腳甚至不是僕人該做的事,但這卻成為耶穌留給我們的榜樣。當門徒還在爭權奪利的時候,耶穌卻以毫無權位和卑微的形象教導他們。不過,事實果真如此嗎?再也沒有比戰勝自己更有價值的事了,因此,耶穌以服事他人來顯示祂心甘情願地臣服於天父面前,展現了祂過人的權力及能力。

  耶穌不只為門徒洗腳,更為了罪孽深重、忘恩負義的人類而死。之後,祂的門徒終於了解耶穌的苦心,因而為這個信仰殉道。服事、愛人、為基督而活,這些都成了他們生命的重心—不論環境如何。

  破碎自己能改變我們的天性,脫離傲慢與自我中心的綑綁。當聖靈拆除我們心靈的圍牆,我們便獲得自由,過著效法基督的生活。德雷莎修女( Mother Teresa )這類人士獲得眾人的讚揚,也引發眾人的興趣,覺得這些人既是聖人又是怪人。這個世界的體制無法製造出像這般無私的人,惟有神的體制才能。

  真實的事奉是自發的,由破碎自己而來,這才是健康的事奉。不健康的事奉卻是源於自我中心,如果事奉是為了滿足被人需要、追求快樂、受到矚目的期盼,或是來自於自尊心低落、缺乏安全感,都是不健康的。在破碎自己的過程中,惟一會死去的自我是老我,那個帶罪的天性,就是與聖靈敵 對的自我防衛(加五 24-26 )。「自我防衛」毫不值得信賴,它是個背叛者,口口聲聲承諾要帶來滿足、成全愛,卻不斷阻撓我們邁向成聖、完全的目標。

  「在基督徒的服事中,最大的危險莫過於倚靠自己,憑著自己的天賦、恩賜、知識、魅力、口才或聰明而行事。從許多屬靈信徒的經驗可以確定,除非我們已經將自我中心處死,不讓它再有機會作祟,否則它將會在服事中盡情作亂。」

終極的力量

  每個人都蒙呼召要成為僕人,但並非每個人都受到呼召去當領袖。勵志大師史蒂芬•柯維( Stephen Covey )寫道:「最佳的僕人領袖,具有謙遜這種內在宗教的特徵。我知道,有些企業總裁是謙遜的僕人領袖,他們放下身段,將權力分享出去。我敢說,就是因為如此,他們對公司內外產生巨大的影響。遺憾的是,很多人希望不必犧牲便能獲得『宗教』,或至少表面看來如此。他們希望擁有更高的靈性,但在重要的禁食期間卻仍舊照常吃喝,也從來不肯匿名服事人。」

  耶穌說:「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太五 38-42 )

  僕人展現的是一種超越傳統威權的力量。羅馬書十二章 21 節告訴我們,要以善勝惡。權力帶來自由,而自由並非意味著為所欲為,而是有為所應為的能力。也就是說,當我們成為一個屬靈的人,並且讓神釋放我們的生命,我們便成為可以為所應為的人。所謂順服,主要是一種內心的態度,其次才是行為上的回應。

  聖經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大多數的人都慣用右手,尤其是在過去,左撇子被認為是不祥的,因此要打對方的右臉,一定是用手背;這段經文所指的,是比打一巴掌更加侮辱的行為,是對人格的攻擊。耶穌要我們把左臉轉過來,意思是說我們應該以善意的回應來代替反擊。僕人是能夠自制的,而報復的人則放棄了他們最重要的一種權力:選擇的權力。

  耶穌要我們「連外衣也由他拿去」,祂超越了摩西律法中的規定:不能奪去他人的外衣。任何一條法律都不能強迫他人放棄自己的外衣,而任何一個猶太人也都不會只纏著一條腰布就出現在公共場合。耶穌告訴我們,僕人精神是遠離安適環境的,但這種犧牲的行為將使我們的社會大感意外而卸除心防,因為犧牲是違反天性的。

  羅馬士兵常常強迫老百姓背負重物,老百姓往往得背負羅馬兵的裝備走一里路。但耶穌說,如果有人硬是要改變你原先的行程,強迫你走一里路,那你就同他走兩里。在本質上,耶穌要說的是,僕人付出的應該要比法律上規定的還多,應該不斷地付出再付出。我想耶穌的意思並不是要我們自虐地扮演殉道者的角色,祂所強調的是以愛為動機。

僕人精神能淨化動機

  當一個人謙卑地破碎自己並降服於神之後,他才有可能具備僕人精神。我們內心潛藏的意圖糾結不清,因此,有時候要知道自己真正的動機是十分困難的。捨己服事人不但必須出自一種破碎自己的態度,而且會重複破碎自己的經歷,讓我們保持卑微、專注於神。

  僕人精神的最佳典範就是路得的故事。路得失去了她的丈夫、大伯和公公,在這個時候,對路得而言,回娘家是最省事的。但是路得卻死守著婆婆拿俄米,表明:「妳往哪裡去,我就往哪裡去……妳的民就是我的民。」(得一 16 )這是一個破碎自己的人才會說出的話。她放棄了自我的意志,成了農田中的勞動者,在烈日下拾取遺落的麥穗。她破碎自己、服事他人;引領婆婆、安慰婆婆。結果神使她成為彌賽亞的祖先。

僕人精神亦能釐清我們的目標

  我們常尋求神的心意,期望知道神要用我們的生命完成什麼使命。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五章的話語,其實已揭露了神的普遍旨意。祂說,我們生來是要服事人的,如果我們不能以僕人的態度來做事,我們所做的就不符合神的心意。耶穌說,祂到世上來就是為了要服事人,而不是受人服事(太廿 28 );保羅用的則是「奴僕」這個字。奴僕本身沒有任何權利,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要事奉他人。

僕人精神賦予我們優質的人際關係

  一旦成為僕人,我們便會對他人更加敏銳關切。追求完美的人很難與他人相處,因為沒有人能夠符合他們的期望,因此,世事總是令他們失望,他們總是感到失意、受到背叛。僕人卻能了解自身的缺點,因而對他人和他們的缺點更有耐性;他們也不會輕視他人,因為他們並不會高高在上。

僕人精神讓我們成為榜樣

  僕人所使用的工具很簡單:毛巾和臉盆。資深企業負責人麥克斯•帝普雷( Max DePree )說道:「領袖的第一個責任就是去釐清事實,最後則是道謝。在這兩者之間,領袖必須成為僕人、債務人。」

  我們可以基於禮貌說「謝謝」,但是真實的感謝與謙遜密不可分。一個心懷謙遜的人,必定常常表達感謝。要知道一個人是否謙遜,最確定的方法之一,就是看他是否懷有感恩之心。破碎自己使我們有感恩的能力,心懷感恩的人就會把感激之情表達出來。

(節錄自亞蘭•尼爾森著,《合神心意的僕人》)


>>回書目總覽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