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57期】2009年1-2月出刊

本期目錄:
迎向一個謙卑的新時代
歐巴馬時代下的新教福音派
這世界的迫切需要 ——福音最偉大的禮物就是神自己

城市教會啟示錄

拓展思考.抗衡文化
晚年的美學
純稚童心──路特(John Rutter)與〈兒童彌撒曲〉
 

 

心窗晚年的美學

 ◆李錦洪


  踏進牛年,在我生命的年輪上又匝上一個臨界點。
年齡的學問可真深奧,於我而言,心理年齡、生理年齡、實際年齡,各有差距十年。
當踏進五字頭的時候,我已把「退休」二字放在生命的天平上,在許多重要的抉擇和取向上,發揮一種微妙的槓桿作用。

  在年的更替中,先後出席了兩位我至敬重的屬靈長者──根叔(余慧根牧師)和謙叔(陳喜謙牧師)的告退餐會;作為上帝的僕人,並沒有「退休」的定調,告退,是稍移一下崗位,好讓自己和別人都有更多空間。

  兩位阿叔都有著一代牧人的風範、謙和、博厚,永為別人著想,少求一己得失,在晚年的軌道上,輕騎而上,泛舟而行,在圓熟生命的細緻中,煥發著屬靈的智慧與感染力。
當「領袖」一詞在教會圈中泛濫成災,不妨從反面的角度去界定真正的教會領袖,不是有多少下屬和成員,而是有沒有跟從者。

  而兩次餐會中,不能免卻的環節,是讓一眾友好用最精簡焠煉的語言和文字,表達對根叔和謙叔的溫情和敬意。我在給謙叔的卡紙上寫下十六個字:「大信若忠,大愛若僕,大容若喜,大傲若謙。」,獻給忠僕喜謙。

驚艷的感覺

   當老人被轉帳為社會的問題「負擔」,純粹是經濟效益主導下的畸見,或把偶然極端的例子視為常態。
晚年,象徵著生命歷練的精純與智慧,一種透視人間限制的寬達,用靈魂的完整取代肉體的衰微,只要在精神和心理上保持上升的軌道,又何懼體力的下降。
在晚年的著作中,我最推崇日本作家曾野綾子:《晚年的美學》。
記得在幾年前也曾在《時代論壇》介紹過作者另一本力作《中年以後》。從中年到晚年,只覺這位在日本極受尊崇的暢銷作家豐饒的人生與過人的識見,總在平常的生活中,透視出厚實的智慧和意義。

  喜歡曾野綾子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總是在關節的問題上,驚艷地引兩三節非常合宜的聖經,比起年輕時看另一位日本基督徒作家三浦綾子的《冰點》和《雁狩嶺》,但覺其心靈的感召力,更在文字淡濃之間,滲透人心。

  留意到《晚年的美學》的日文版和中文版,都以火紅絢燦的夕陽作封面,不帶一點消沉與滄桑,細閱文字的質感與溫度,比起青壯年所寫的勵志文章,更有實質的說服力。不要以為這是給退休人士的心靈雞湯,而是不同年齡都合宜進補的清心潤品。
本書最重要的論點是,當人面對美麗的人生夕陽,可以卸下年輕時所設立的目標與負荷,也就是說當人走到人生下坡路時,可以走得更輕鬆與自在,也可以活得更獨立、自在。在作者心目中,老年人一定要讓自己長進成為賢者。
我最喜歡的還是書中其中一章〈人生的薄日〉這樣說:「無論面對甚麼狀況,晚年都是好的,因為即使遇到不想遭遇的事,到了晚年,也不需要面對它太久了。」

生命的美學

  或許是中國人總在苦難的歷史上前行,基督徒也容易把苦難的主視為信仰唯一的觀照,失卻了生活的美感與美學,遑論從美學出發得享人間的真善與愉悅。
台灣的美學大師蔣勳說過:「美學」這個名詞,是透過日文翻譯出來的漢字,對於習慣用知識與理性思考的人來說,很難說得清楚美是甚麼。
「美並不是一種知識,美可能是比知識還要高,一種心靈感受。美有限制,美學有限制,美學無法真正取代美的本身。」

  無論是蔣勳或曾野綾子,都能透過質樸的生命去縯繹出最深邃的人生美學,這些年來,我追讀兩人的作品,視之為「陌生的知己」。學懂了在放下時才是真正的擁有,在孤獨時才能真正發現自己,在生命走向終結時才是另一個開始。
或許你自信還年輕,晚年畢竟太遙遠了,但以下的兩句挑戰,可曾觸動你少年的心。
「人在告別這個世界之前,總該自我檢查兩件事,一是自己有多麼愛別人,以及有多麼被別人所愛?二是自己擁有多少幸福的體驗?」
「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箴言十六31)◆(作者為香港《時代論壇》社長暨總編輯,本文獲准轉載自《時代論壇》第一一一八期。)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