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62期】2009年11-12月出刊

本期目錄:
以房養老與弱勢經濟
權能勢力 VS. 社會職事
NGOs工具價值、本質價值與終極價值的再思

神學教育在大學

心靈頌歌──泰澤的祈禱與歌詠
信仰疑惑的解惑者──楊腓力
萬物的結局近了:《2012》
萊茵貝格與〈伯利恆之星》


號角以房養老與弱勢經濟◆蘇南洲

約在兩年多前,在我任職〈伊甸基金會〉(以下簡稱〈伊甸〉)顧問期間,所指導的諸多專案之中,就有這樣一個極具特殊性的既成個案──附負擔捐贈。在這個有點費解的法律名詞後面,其實是個大社會的小縮影,緣起於有位獨居老人郭老伯伯膝下無子女,生活困難,但擁有一幢老屋,信不過別人,獨獨青睞〈伊甸〉,要將此唯一在萬華地區現住房子捐給〈伊甸〉,條件是這房子要讓他住到上天堂,還要〈伊甸〉每月提供生活費,派人照顧他起居並為他送終。這就是台灣所謂「以房養老」的第一個實例。......more

曠野論壇權能勢力 VS. 社會職事禤智偉

教會的社會關懷和參與,背後總有一套無論是自覺的、或不明文的公共神學(public theology),假如這些神學預設不經過批判,「社會職事」(social ministry)的實踐行為就可能無異於其他利益集團的「社會行動」(social activism)。英美的公共神學有時便淪為為某一政經制度提供神學理據的學術專業,更有甚者,為政權的合法性塗脂抹粉、或為政策的優劣游說護航。華人教會應汲取教訓,知道公共神學須有助反省基督徒群體的社會職事。本文試從分析香港新教教會內不同社會路線之間逐漸浮現的分歧矛盾,論證公共神學要為教會服務,而非為社會國家服務,進而不住探問:我們該成為怎樣的教會?.........more

曠野反思NGOs工具價值、本質價值與終極價值的再思
──《曠野》161期〈人生正道是滄桑〉讀後心得分享
陳俊良

每次收到《曠野雜誌》,就會先看到蘇社長的〈號角〉社論,總是會被他醒目動人的標題所吸引,也會被他鏗鏘有聲的文筆和發人深省的觀點所震撼!幾次讀完後忍不住想要投書回應心得感言,又總是有所壓抑、牽絆而作罷。......more

曠野論壇神學教育在大學 ◆王崇堯

當加爾文於1559年創立改革宗第一間日內瓦學院時,期許學生品格高尚、認真讀書並具有宣教精神與委身。英國長老會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 1849-1935)懷著同樣的理想來台宣教,於1876年在台南創立台灣第一所改革宗神學院,培育學生在信仰、人格及知識上齊備,並委身於社群來榮神益人。......more

他山之石心靈頌歌──泰澤的祈禱與歌詠桑圖斯(Jason Brian Santos)作◆劉思潔譯

為什麼幾乎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吟唱泰澤祈禱歌詠?為什麼泰澤之歌如此美麗且觸動人心?其實,泰澤的歌詠都很簡單,任何一個小孩也能在幾分鐘之內學會一首歌。泰澤的祈禱能打動全世界形形色色的不同族群,並且在全世界造成廣大的影響,主因之一很可能就就在於這種「簡單」的特點,使之成為有史以來第一種跨越各個世代、不同國家、各個基督教傳統的基督徒祈禱方式。......more

曠野書香 信仰疑惑的解惑者 ──楊腓力(Philip David Yancey)陳培德

當代著名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David Yancey)可說是美國基督教出版界的傳奇人物。三十二年來,他共有十二本著作榮獲美國基督教出版協會(簡稱ECPA)好書金牌獎(Gold Medallion Winner)的空前紀錄,其他獎項不計其數。其中《無語問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 God)和《耶穌真貌》(The Jesus I Never Knew) 兩書更獲得最高榮譽的年度好書獎(ECPA Christian Book of the Year Award),成為公認的「作家中的作家」(a writer's writer”)。他的著作至今經已售出超過一千四百萬冊,全球共有廿五種語文翻譯和發行過他的作品。銷量超過百萬冊的著作竟也多達四種,成績驕人,是教會出版業界人人艷羨的作家。......more

曠野影評萬物的結局近了:《2012》王怡

我是在臺北的西門町,看這個挪亞方舟的人文主義版。剛好是大陸首映的第二天,成都發生5.0級餘震,是汶川大地震以來,晃動最強的一次。父母收拾了細軟,預備隨時下樓。一年半了,我腳下的土地,已有過6萬次餘震。這6萬次餘震,已永久地改變了我的靈魂對這個世界的感應方式。......more

曠野藝文萊茵貝格與〈伯利恆之星〉◆陳茂生

萊茵貝格(Joseph Gabriel Rheinberger, 1839-1901)這位十九世紀的大音樂家,雖然在世時享有相當的盛名,但在二十世紀音樂舞台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一直到1960年後期,由於管風琴作品被發掘而演奏,他的聲名才逐漸被全世界的愛樂者認定。他畢生致力於教會的管風琴司琴及宮廷的教會音樂工作,這可能也是他未能大步踏出慕尼黑之外的世界最大的因素。
......more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