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72期】2011年7-8月出刊

本期目錄:
必也一殺乎?—— Obama與Osama間之和平與正義課題
當賓拉登被擊殺的那日
香港教會對六四事件的三條道路

塑化劑國度的夢魘

《影子大地》與痛苦的奧祕
林布蘭.浪子回頭.盧雲
《深河》:一個關於復活的故事
 
 


人與自然塑化劑國度的夢魘

◆張力揚



六月八日,筆者參加了台中主婦聯盟與台灣生態學會辦的座談會,討論塑化劑污染該怎麼應對,學習了不少,也做了經驗分享。五月底,在預備回台參與鄉間服務前,從新聞中略知不肖業者將「塑化劑」參入飲料裡出售,不久,即接到好友的通告:「塑化劑攻陷台灣,想想要怎麼協助解決這影響至大的問題?……唸化工的不能只是想賺錢或是搞研究,該說些實話……」。匆匆地在網路上看了些資料,了解狀況,再看看自家買自華人超市的一些台製食品,發現有幾款可沖泡的飲品可能中毒了,想想自己可能早被「塑化」了。

在回台的飛機上,不敢喝果汁,就只能喝黑咖啡與白水。等到了台北,各種媒體上都談論著可塑劑、塑化劑、起雲劑、DEHP、DINP……這些名詞,電視新聞不停地播報著「中毒」的消息,每隔一兩天,又有什麼飲料、果汁、糕餅、乳漿、果醬、營養品、生物技術產品、藥錠、化妝品、湯圓……被驗出有毒;一會兒,又是哪些超商、夜市、餐廳、大飯店的食品被驗出毒劑吃不得,真是弄得人心惶惶,筆者此刻出門在外,常不知吃什麼是好?

無所不在的塑膠與塑化劑

塑化劑(Plasticizers),又稱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柔軟性的物質。其添加對象包含了塑膠、混凝土、水泥與石膏等工業及建築材料。塑化劑種類多達百餘種,但使用得最普遍的是一組稱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phthalates),例如:DEHP (Bis(2-ethylhexyl)phthalate)、DINP (Diisononyl phthalate)。

在高分子塑膠製品中,尤其是PVC,普遍使用這些塑化劑,它們使得高分子柔軟易於製成多種形狀的用品,比如:塑膠薄膜、袋子、容器、杯盤、管線、桌椅、傢俱、纖維、玩具、運動器材、醫療用具、電子產品外殼、衣飾、工具、汽機車用配備與零件、包裝物……等。
塑膠製品既經濟又輕巧,帶給我們許多方便,自一九七○年代以來,已成為人類生活中的主要材料,據《時代雜誌》的報導,一個普通美國四口之家,家庭用品中至少80%以上是塑料品。如此看來,我們日常生活裡隨時會碰到塑膠,也就是說,我們可能隨時會接觸到塑化劑。因為許多塑化劑並非與高分子塑膠緊密結合,它們只是參合在高分子之間,產生潤滑作用,所以有可能會「滑出來」,比方說:加熱、日曬、揉搓、洗刷、碰撞時都可能使它們滲出,而塑膠製品老舊了,也會變質漏出塑化劑與其他分解後的化學物,這些滲出的化學物對環境與人體健康,都可能造成危害。如此看來,不論塑化劑是否被人刻意加進食品裡,它們都極可能在人未察覺的情況下,經由接觸、呼吸與飲食進入人體。

其實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早在1970年代就已知悉了,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當局 (FDA),在1980年代初,就依據過去研究結果發現:在醫療用的聚氯乙烯 (PVC) 容器、管線、吊袋、手套……等用品裡,滲出的DEHP塑化劑,會對病人造成傷害,因它會與人體內脂肪、生物高分子發生化學作用,而引發其他疾病。因此美國FDA制定管理法規,並要求醫療器具製造者必須改用其他無毒的塑化劑,醫療機構也不得使用含毒性塑膠用品。有些先進國家甚至禁止玩具中含DEHP,歐盟甚至已禁用 PVC。

至於什麼是「起雲劑」?與塑化劑何干?其實起雲劑主要是加入食品裡的的乳化劑,含有棕櫚油等天然成分,作用在幫助飲料、乳液等混合均勻,增加黏稠感。會把毒性高的塑化劑DEHP加入起雲劑裡,是想省錢、降低成本,因為生產塑化劑的化工廠年產量很高,例如,台灣某家大廠平均年產量介於10 ∼40萬噸,價格當然會比產量少的棕櫚油等天然成分低很多。賣食品香料的小工廠、製作食品飲料的大廠、攤販、 冷飲店、大飯店……等都想節省成本,因此就在知情或不知情的狀況下,使用廉價的起雲劑,再加上消費者想要便宜好吃的飲食,這些「毒香料」也就有了存在的空間。

品管、認證、監測的烏龍祭──為何過去沒檢測到?

可是為何有毒化工材料能賣到食品香料行去?是不是工廠在給滯銷塑化劑找出路?這顯示出銷售、稽查與控管法規與執行很有問題,而且據悉將塑化劑加到香料裡的做法存在了30年之久,為何一直沒有被驗出?是不是食品工業根本沒有品管?對購入的原料沒有抽驗?製造商對原料供應商沒有稽查?僅僅相信它們的一紙驗證報告?「毒香料」事件發生後,很多食品製造廠、超商,都「無辜」地拿出產品檢驗「合格」證明,說明自己是有「品牌」、有「標章」的、產品與製程是經由國家或國際機構「認證」核可的。但此一塑化劑混入食品飲料事件,是不是凸顯出這些「品牌」、「認證」、「標章」都可能是造假?消費大眾是不是被這些機構給愚弄了?
筆者出門在外,常為食物煩惱,每頓飯都是信心的考驗。曾到好幾家超商、飯店去詢問:是否有廠商或政府認可的飲食?有的店員塞給我一疊總公司傳來的報告,要我自己讀;有的指給我看牆上貼的不含塑化劑的籠統聲明;有的給我影印幾張檢驗合格報告,可我還是問不出哪一類飲品糕點真通過檢驗了?我怎敢相信他們給我看的報告或聲明?

食品加工廠與化工原料行,不當地購買與銷售含毒塑化劑,參雜在香料裡,這已夠可惡了,何以環保與衛生單位竟長年沒發現有毒化學品混入食品中?為何在四月裡一位媽媽檢測員,能在飲品裡發現了塑化劑?為何那麼多檢測人員都沒發現類似可疑物質?是檢測儀器、檢測人員素質、檢測方法、檢測標準與檢測品管有問題?還是食品檢驗要求與法規有漏洞?抑或是原料商提供檢驗樣品,政府沒有抽查,也沒有現場稽核?現在官署要商家三天內自行檢驗,合格才上架,這要靠業者誠實自律,但有可能嗎?這豈不是頭殼壞去?

國王必須換新裝

台灣食品王國的美譽,在此一塑化劑震撼下,顯出它虛假、脆弱、不堪一擊的體質,整個食品工業的產銷、品管、監測、認證與政府管理樣樣都震出問題來,這比「九二一」及日本「三一一」大地震還有過之。
關心人們健康、食品潔淨、下一代延續、環境安全的有智之士,必須監督政府,要求懲辦歷來失職官員、不負責的企業主與黑心商人,更要呼籲修改管理辦法,防止漏洞,不容許政府怠惰。消費者更該追問:為何容許食品有那麼多添加劑?它們對人體健康影響多大?而一般人在使用塑膠製品時,要注意其組成與使用條件,不要隨便將食品置於其中,或加熱或貯藏都未必妥當,只是給自己體內添加有毒物質。

也許,因著這一塑化「強震」,能震醒全國,能對台灣生態文化產生革命性的改變,不再只是穿戴華麗、炫耀身姿,而是要打造出穩固根基,塑造起好的體質,如此才能迎接未來更大的震動。建國百年,旭日升起,甚願台灣人人長命百歲。

(作者為化工博士,前柏克萊環境工程師,旅美環保工作者)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