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55期】2008年9-10月出刊

本期目錄:
弱者的尊嚴與策略
非比尋常的一年──2008
南印度社區的儲蓄互助

開展我們的思考

曠野有人聲喊著…
心之迷失
永遠的佛斯特
創意與空間

 

曠野藝文永遠的佛斯特

 ◆陳茂生

  今年,美國的肯塔基州(kentucky)特別熱鬧,除了準備慶祝肯塔基州出生的林肯總統二百歲生日之外(註1),更要慶祝道地的「美國製」作曲家佛斯特(Stephen Collin Foster)的音樂劇五十週年(註2)。

佛斯特(1826-1864)──肯塔基之子

  佛斯特的成名曲「喔!蘇珊那」(Oh!Susanna)(1848),由於曲風活潑,但歌詞卻極易觸動流浪者的心,一下子竟成了1849年美國加州淘金熱潮人群的主題曲,佛斯特因此名滿全美國。但是真正奠定了「永遠的佛斯特」地位,被肯塔基州人驕傲地稱為為「肯塔基之子」的名曲,卻是「我的肯塔基老家鄉」(My Old Kentucky Home)。1928年,肯塔基州政府通過了它為「州歌」,數不盡的大小慶典場合,都要以這首歌為開場樂呢(註3)!佛斯特出生於賓州的匹茲堡,卻被肯塔基州的人們擁為己有,確是罕見的事。他出生於美國獨立戰爭英雄之家族,排行老么,從小惹人憐愛,卻令父母頭痛,因為他不太喜歡上學,每天只喜歡在野外鄉間吹笛、唱歌。雖然完成了Athens Academy的學業,也曾認真地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堤城,擔任他哥哥所經營的事業中的記帳員。只是,音樂的吸引力太強大了,常常靈感一來,他就把分內的工作忘得一乾二淨。最後,還是他的音樂天賦及內心對於創作的殷切,使他將全力投入了創作之領域。佛斯特是無師自通的小天才,是道地的美國土產的歌樂作曲家。14歲時,寫出了第一首作品(為4支長笛作的華爾滋舞曲)。16歲時創作出第一首被出版的處女之作“Open Thy Lattice,Love”(王沛綸教授在他的音樂辭典之中,將之譯為「戀人啊,打開窗子」)。在他短短的38年歲月中,不但寫出了超過200首的原創詩詞及樂曲,也改編、收集並翻譯了100首以上不同作曲家的作品。

在他的原創作品之中,最出名的約有20首,而常被吟唱的應是:
1. Oh! Susanna(1848)
2. De Camptown Races(1850)
3. Old Folks at Home(1851)
4. Massa's in de Cold,Cold Ground(1852)
5. Old Dog Tray (1853)
6. My Old Kentucky Home(1853)
7. 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1854)
8. Old Black Joe(1860)
9. We are Coming, Father Abraam,300,000 more(1862)
10. Beautiful Dreamer (1864,去逝之後出版)

  佛斯特的歌曲,絕大多數的詩詞與音樂都是他原創之作,他著墨的詩詞多以當年生活周邊的人們有關,他更擅長於描寫黑人的真實生活故事,並以黑人的口語英文寫詩(註4)。音樂史學家雖然將他的歌曲列為道地的美國民謠,卻又說它們不真正是民謠,因為它們擁有特殊個性及國民樂派的風格。但可以定論的是,佛斯特的歌曲,把世界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各種族群的人們都給合了(註5)。佛氏以優質的詩詞以及優美的旋律,單純感人的伴奏,使自己的詩歌不但成為美國人的音樂寶藏,更是全世界人類的音樂資產!他的歌曲超越了民族及文化,也超越了時空。

肯塔基老家鄉

  肯塔基州的最大城市也是最大商業中心,又曾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軍事必爭之地──Louisville(註6)的東南邊約30哩的地方有個小鎮叫Bardstown。它的人口雖不多,卻是每年百萬遊客必遊之地。因為它不只是佛斯特名曲“My Old Kentucky Home”的發源地,更是著名的「靈修」神父、美國詩人、作家、神祕主義者Thomas Merton,浸淫於靈修神學的所在地(註7),雖是小鎮,卻是鼎鼎大名、人文匯集的重要地點。1760年末,肯塔基的法官羅文(John Rowan),在他擁有的四萬英畝的農場上興建了一座二層樓加閣樓的紅磚華廈,稱它為“Federal Hill”(聯邦山莊)。由於羅文夫婦之好客,“Federal Hill”馬上成為當時貴賓雲集之處,更是知識及藝術界社團的聚集名地。1922年,經過了四代傳承的繼承人Mrs. Madge Rowan Frost(下嫁Frost大家族),由於她熱愛鄉土之心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遠見,毅然以超低價將“Federal Hill”及整個農場賣給了肯塔基州政府,而成為「美國南方人好客」的永久紀念勝地,如今,更是被命名為“My Old Kentucky Home National Park”(我的肯塔基老家鄉國家公園)。1958年,州政府更在該公園的一個適當地點建造了一座露天劇院,從1959年開始,每年6至7月,專門演出「佛斯特的故事」音樂劇(註8)。

  “My Old Kentucky Home”這首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曲,靈感來源爭論很多,至今仍無定論。一般的說法是: 佛斯特於1850年夏天,應表哥,也就是“Federal Hill”的名人親戚羅文法官的兒子之邀,到了該勝地小住。他在那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的寬廣農莊中,享盡了大自然的幽美,也深入了解黑奴的日常生活。回到賓州之後,他常常想念那美好的肯塔基,而小時候聽到母親唸著大姊夏洛蒂訪問“Federal Hill”所寫的家書,提及肯塔基人的好客及熱情,肯塔基那萬里晴空、艷陽高照於無止境的藍草平原,竟不斷呈顯在腦海裡,於是“My Old Kentucky Home”這首歌誕生了,它的靈感應是至少經過20年的醞釀!1852年此曲完成之後,1853年正式出版,佛斯特本人此時對於黑奴制度的看法已更明確,從此首作品開始,就不再以「黑人口語英文」寫詩歌,並且指示演唱及演奏他的歌曲的音樂家們要尊重黑人弟兄姊妹,唱出他們的心聲。

  這首懷念「肯塔基老家鄉」(Federal Hill)的歌曲,由於優雅感傷的旋律勾劃出思鄉之情,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竟成為南北軍軍人的「安慰之歌」,也是許許多多被戰爭遺棄了的仕女們聚集時必唱之歌。

  歷史性的高潮 1906年,肯塔基州舉辦盛大的「軍人歸家」節慶,“My Old Kentucky Home”被以「代表肯州遺產」之盛譽,在慶典中由1000位年輕婦女,身著白衣站在會場中央合唱,在場的一萬八千群眾及軍人,竟然流著眼淚跟著唱完這首歌曲,然後都默默地坐了下來(1906年6月14日的路城新聞)。從此之後,“My Old Kentucky Home”就成為州際球賽、軍人節及許多不同節慶的主題歌曲。

  1924年,路城著名的賽馬大會(Derby)為了使它的五十週年賽馬大會更具「肯塔基」味,選擇了“My Old Kentucky Home”為大會開幕歌曲。而二年之後,州政府更推動慶祝佛斯特百歲生日紀念,佛斯特的大名再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1986年3月,一群日本大學生拜訪參觀了肯塔基州議會,在大會堂上以英文獻唱了“My Old Kentucky Home”。議員們感動有加,但是有一位民主黨的黑人議員Carl Hines竟聽出了字裡行間的「種族歧視」(註9)。他認為“The Sun Shines Bright in My Old Kentucky Home, 'Tis Summer, the Darkies are gay”中的Darkies傳達出不可令人接受的「種族歧視」涵意,不到一週之內,他竟促使州議會正式通過將“Darkies”改成“people”的決議(州議會決議案第159條)以視對黑色人種的尊重(黑人從此之後就被以「非裔美人」(African- American)取代了。

終曲──有夢最好

  無論如何,美國著名的美國音樂史學家Gilbert Chase(1906-1992),始終肯定佛斯特歌曲是標準的美國音樂,它是從美國人的拓荒活力,原始鄉村的純樸性所產生的單純之美,加上與城市邊緣的上流社會傳統(亦即過分的理性,傳統禮節的束縛)衝突中所產生的音樂力量,促使佛斯特寫出了使自己免於畏懼「面子問題」的心靈音樂(註10)。 佛斯特自1855年開始,似乎是霉運當頭,先是愛妻與他離異(更帶走了他心愛的女兒),然後是父母雙亡的哀慟,而他那慷慨又不會理財的個性更導致他負債累累!於是就在1860年離開了傷心之地,前往紐約大都市尋夢,想要另創一番音樂天地。幾年之中,創作出將近100首歌曲,其中成為人們「最愛」的,就是“Beautiful Dreamer”(1862年底完成,卻一直到他去逝之後才出版)。

  1864年1月13日,佛斯特因在旅館跌傷,細菌感染,不到三天的時間病逝於紐約市Bellvue醫院中的「慈善病房」(那時他身無分文)。但是他的“Beautiful Dreamer”卻被唱到了全世界各個角落,唱入了各色人種的心靈深處,那一再出現於歌曲中的“Beautiful Dreamer”不只是一首男性憧憬夢中人的「情歌」,事實上更是佛氏一生追求的美夢,也是我們生而為人所追求人生更美好一面的深刻寫照。 佛斯特被安葬於賓州的家族墓園時,當時負責主持葬禮的牧師曾說:「我們相信,佛斯特弟兄已加入天上那永不止息的誦歌行列中啦!」◆

註:
1. 1959年6月26日,星期五,晚上8:30,是「史蒂芬.佛斯特的故事」音樂劇的首演。地點:「肯塔基老家鄉」國家公園的「佛斯特」露天劇場。

2. 美國最著名的總統,第16屆的林肯總統(任期1861-1865),他出生於肯塔基州的哈珍城(Hodgenville)。為了慶祝他200歲冥誕,肯州人捐出了大筆金錢,在該城建造了一座紀念館,館中央則是一座建於19世紀的肯塔基小木屋(類似當年林肯總統出生的單房小木屋,原屋已全毀)。

3. 佛斯特的另一首名曲“Old Folks at Home”(1851年作品,曲名常被稱為“Swanee Ribber”)於1935年被佛羅里達州政府通過成為該州的州歌,全美國至今只有佛氏擁有兩首被尊為州歌的創作。

4. 佛氏本人生前反對黑奴制度,他一生善待黑人,尊稱他們為弟兄姐妹。「黑人」這名詞,現已被普遍認知為「非裔美人」(Aftrican-American)

5. 參考Ken Emerson著“Doo-dah”── Stephen Foster and the Rise of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第9至16頁。Simon & Schuster出版,N.Y. N.Y. 1997.

6. Louisville是因紀念法國國王路易16世(1754-1793)當年支持美國獨立戰爭而命名的城市。此城是屬於大學城。University of Louisville,美國南方浸信會及美國長老會神學院都座落於此,而美國長老教會的總會也在此城中心,它的醫學中心名滿天下,現在更是UPS的集散中心。

7. Merton神父,原名Tom Feverel Merton,他26歲時(1941年),來到了Bardstown的客西馬尼修道院(該院是強調「絕對安靜」的靈修聖地)。Merton神父一生除了參與該院的田園工作,就是專心靈修,撰寫有關神祕主義及靈修神學及詩集,他更投入了關懷社會的實際行動,這可能是他的作品被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他的成名作是1948年的自傳“The Seven Storey Mountain”(中譯為《七重山》,究竟出版社)。

8. 舞台造景單純,樂器伴奏更維持當年佛氏常用的長笛、鋼琴、吉他及班究琴(Banjo,肯州人常用的五弦琴)

9. 事實上,佛氏從未有過這種心思,他反對奴隸制度,甚至寫了一首北軍的愛國歌曲“We are coming Father Abraam, 300,000 More”。他大概作夢也未想到自己的原作,竟會在135年之後,因日本大學生在肯州州議會的演唱,而陷入了被修改原創歌辭的命運(韻味著實變質呢!)。

10. 參考Gilbert Chase著“America's Music”,McGraw-Hill Book, N.Y. N.Y. 1966,第二版。

(作者為前台神教會音樂系教授暨主任。現旅居美國Louisville, KY.擔任美國中華教會崇拜暨音樂學院教授,路城華人聖樂團創辦人暨指揮)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