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56期】2008年11-12月出刊

本期目錄:
回歸真實價值
綠色心,簡樸情
期盼「新銳福音派」的興起

重尋心靈秘境

聖誕頌歌傳奇
熬過難捱的日子
鄉土隨人去流浪
 

 

曠野論壇綠色心,簡樸情

◆張力揚

  2008年底返台月餘,覺得台灣好暖和,只恨自己帶的都是冬裝,不論到哪兒,是城裡是鄉下,這個冬季與夏季沒多大差別,台灣果真是四季如夏?還是別來已久,生疏了?或是...或是...

碳交易與消費倫理

  回來參加了兩個與暖化(Global Warming)有關的研討會,見識到國內外環保健將的風範,也體會他們的心胸見識,雖然出發點不同,但大家都關切這個彈丸海角。不論是從倫理角度,或是從經濟政策層面,參與者都在探索環境問題的解決之道。

   除了開會,這幾週,我也由北到南跑了好多地方,上山下水,城裡鄉間,由繁華都會到落後山巔,朋友們都帶我去體會了。一方面要看看實際的環境狀況,另方面也檢視學者專家與從政官僚的理論與作為;大家在研討會中、在論文裡、在政策宣傳上,都侃侃而談,宣揚理念,可是有多少是真正落實了?這個海角是否多了希望?

  雖然在全球CO2總排放量上台灣所占比率不高,僅約1%,比起前兩名的中國與美國,介於18 - 25%之間,算是小巫,但台灣每年的CO2釋出量在持續增多中,2007年已比1990年至少高出一倍,現在是平均每個台灣人每年排放量居於全球20名左右,是亞洲之冠,這樣的表現,不知是不是讓台灣很自豪?這是不是經濟成長 + 消費倫理的結果,使台灣躍上國際「排碳家族」舞台,引起列國側目?在島內政治混沌、經濟不振的情況下,要怎麼解決這令人不悅、又易於忽視的難題?

  著重倫理哲思的人,在各大學院校裡舉辦說明與研討會,請來國際大師南北縱走,東西橫貫,這在學界的確引起小部分師生注意。他們的苦心受到肯定,但似乎與社會基層並無多少銜接,勞苦大眾所關心的是那3,600元刺激內需的消費卷,該怎麼花,能怎麼增加自己荷包的分量,能使一家人年關好過一點。許多地方牆上張貼著節能減碳的標語,但商家也藉此促銷各類產品,吸引人持消費卷到此選購。現在油價下跌,路上車來車往,顯然比半年前熱絡許多,雖然經濟不景氣,交通部仍然鼓勵大家利用放假、使用消費卷多多外出旅遊。請問這是什麼倫理?學院裡的熱情又與官員與社會平民何干?

  關心政策面的產官學者,此刻則忙著就教於韓日歐澳等國,忙著到波蘭開國際協商會(2008年12月),請來顧問們設計「碳排放交易」方案(carbon trading),要遵循1997年Kyoto協議,把CO2當作商品或股票供排放者買賣(carbon finance)。在此一碳交易架構下,沒法子以技術更新達到碳減量目標的廠商機構,就出資購買其他公司機構投資在減量上的「成果」,然後「承諾」以後追上減量目標,這包括可到第三世界去花錢種樹,至於樹能否存活、能活多久、能否吸收夠多的CO2,就不是很容易界定的;甚至即便是投資在某一新技術上,目前可以折抵部分碳排量,但以後這技術是否仍然有效、有沒別的後遺症與併發症,這也無確切法子可以估算與規範。

   這樣的碳交易倫理,豈不是在以金錢換取時間?眼前能多賺就多賺點,「承諾」可以繼續等待。面對嚴峻的氣候變遷與暖化問題,有識之士早已在問:人們到底還有多少時間可以交易、可以等待?Kyoto協議最引人非議的就是碳交易的機制,11年過去了(1997 - 2008),碳買賣或許作了一些,CO2排放量可大幅增加不少,從國際氣候變遷論壇(IPCC)的資料來看,2007年全球CO2排放量是1990年的一倍半, 1990年大氣中CO2濃度每年增高率是1.5 ppm,到2007年則增至每年2.2 ppm。

   筆者過去好幾篇文章裡,已討論過如何迎戰CO2增高問題的辦法,見《腳踏車的啟發──你的城鄉有何計畫?》,《減碳與省水──風與水的聲音》,《綠色潮流中的「貧窮」信念──做個有節制的管理者》...等,這是一場與時間競賽的爭戰,需要及時有效的策略與技術,不能期待碳交易在近期內會產生可觀的成果。

綠林裡的 Tree Huggers

  在一次研討會後,認識了一位深愛自然、關懷弱勢、又僕僕風塵、熱誠服務的神父。是這位彭神父把我帶到苗栗獅潭,品味了西海岸最後淨土的山水與人文,也認識了他推動已兩年的森林大學。

  這所大學與一般大學有頗大差異,既無牆垣與片瓦、也無學制與學分,卻結合起獅潭與附近鄉里的人文與環境特色,在大自然裡進行心靈醫治,也與造化之主契合。這森林大學有好幾所書苑,分散在各有特色的角落裡,藉著保有古風的客家宅院、賽夏與泰雅族村落,傳遞傳統的故事。藉著獅潭本地的蠶寶寶教室、貓頭鷹之家、淡水魚博物館、仙山農園的野生動物與昆蟲教學、紙湖農場的夜裡觀星、八角崠山頂的黎明觀日...等,訴說出造物者的奇妙創作。彭神父常領著老少師生現身山野,為重建綠色心靈,保育自然環境盡一份心。在森林芒草花苑與山光水色裡,讓人們體會出:一花一草皆智慧,一山一水是文章。

  獅潭及附近鄉村外在環境雖像個世外桃源,但社區裡也隱藏了不少受傷、被遺棄、被輕視、被踐踏的弱勢族群,包括原住民。外來的觀光客到此,需求的是舒適的民宿、好吃的客家美食、便宜的農產品、可供體驗遊戲的自然山水;商家們關心的是可賣出多少產品、多少人會來吃住。可有誰會關懷弱勢,肯在鄉下陪一會身心受創者?吸毒的、弱智的、老殘者、家暴受害者、婚姻破碎的、缺少父母愛的孩子...誰看得見?彭神父在獅潭、大湖一帶的鄉村與山嶺裡,默默耕耘多年,藉著森林大學的野外活動,帶領參與者學著復育、陪伴這些受傷的心靈,也期望到此消費的人,不只是製造一堆污穢,還能留下一點愛德。

  在苗栗境內的城鄉,除了發展休閒旅遊事業,也以農產品如:草莓、柑橘、桂竹、梨、柿、茶、菜蔬...等外銷其他城市,每年都有可觀的收入。當地農業生產過程中,雖有部分農家發展出無毒有機操作,但為了增產且使產品新鮮亮麗,有些農戶還是使用農藥與肥料,這都造成環境負面衝擊。加上山間幾處廟宇香火旺盛,朝拜住宿者日多,結果使得山上、農田與住宿點排放的廢水增多,而且多數沒經過適當處理,就進入河川,使下游水源受到污染威脅。

  在探訪與實地觀察中,我也注意到幾個鄉城,在河川中公然開採砂石,似乎無人管理。據悉鄉公所雖偶有取締罰款動作,但無法全面遏止非法挖採,國府雖有保護國土法案,但礙於選舉利益關係,無法落實於地方。在山林中也見到亂砍濫伐森林的景象,還聽說常有捕殺保育動物的事發生,也是無人聞問。這都使得原來的美善走了樣,難怪有人說:人靈性的低落與價值觀的衰殘,是造成環境品質低落的真正原因。

領受山間靈韻與晨曦

  看著鄉下山川的殘留之美,面對著氣候異常的問題,聽著產官學家勾勒的願景,再眼見那麼多沒有愛心、犯法又不負責的行為,真不知該為這海角高興還是擔憂?我們是不是讓美好的山水森林蒙羞了,既虧欠了造物者原創的榮耀,也盜取了後代子孫的資產?

  衰落的人性需要救贖,需要上天的恩典,要把身心受傷、靈命枯竭、情緒憂悶、心懷暴戾的人帶到森林野外來,讓山巔涼風、林間鳥語、溪畔清流、天上星辰來撫慰人。趁著還有少許淨土,讓受傷的、沾滿塵土、髒兮兮、臭哄哄、不惹人愛、又缺少喜樂的人接受上天預備的最佳療程。

   自然曠野裡一無所有,卻充滿造物者無盡寶藏,要讓肯來的人白白領受祂的靈韻,接受祂晨曦的浸禮,使人在遊戲、讚嘆與簡樸中得享天賜安息,使人從消費物欲、勞苦重擔中解放出來。自然曠野正張開歡迎的膀臂,要接納那些只為今生愁煩忙碌的人。◆(作者為旅美環保工作者)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