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閱瀏覽
|
號角/作個「進場」的基督徒——宗教改革五百週年小感◆蘇南洲
今年是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紀念,五百年前,馬丁路德在德國威登堡教堂門口貼出九十五條提綱,掀起波瀾壯闊、影響深遠的宗教改革運動,促成基督新教的誕生;在港台及世界各地有多場研討會/座談會,由各種角度對此回溯、分析、思索、宣揚及議論。......more |
人與自然/如何傳承「關愛受造世界」的呼召?◆ 陳慈美
「洛桑運動東亞諮詢會議──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大會已順利閉幕,然而接下來呢?本次主題講師包衡博士(Dr. Richard Bauckham)的三個講題:「受造世界:價值與社群」、「復和:受造世界與福音」、「末世論: 一切受造物的盼望」,或許可以讓給我們在面對未來時得到一些啟發。.....more |
我見我思/內村鑑三與「無教會運動」◆彭海瑩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日本的主要宗教是神道教與佛教,而且這兩個宗教的理念、儀式與習俗已與日本人的生活融為一體。基督宗教的羅馬天主教雖早於1549年傳入日本,但根據2010年的統計,基督徒所占人口比例只有0.43%,因此在宣教上被視為福音硬土。......more |
打開天窗/對新和平主義五大元素之回應◆李勝雄
主內老友蘇南洲弟兄在其創辦至今卅年的《曠野》雜誌10月所發表的文章:「新和平主義的五大元素——以『二二八平安運動』為例。」指出反抗強權壓迫的從容就義與舉槍對抗之外的第三條路線——「新和平主義」。......more |
打開天窗
新和平主義:第三條路的可能性。面對暴力衝突、甚至是政府體制性的不義,人民的選項不多,要順從或正面對抗?蘇南洲社長反省當初策劃與推動「二二八和平禮拜」及之後一連串行動的經驗,歸納出新和平主義的可能性,並且具體提出這類「非對抗的對抗」的行動應具有:主體性,主動性、主場性、主導性與主從性。這些經驗值得深思。......mor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