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54期】2008年7-8月出刊

本期目錄:
回到原初的曠野地
不丹不簡單
深耕我們的靈魂

環保三題

靈修札記選讀
改革運動中的偉大靈魂
依納爵的自省操練

 

人與自然環保三題

 張力揚

(一)腳踏車的啟發 ── 你的城鄉有何計畫?

  可能是受到高爾的影響吧,最近新聞環保專題報導很多。前些日子此間新聞,有一段報導「綠建築」的專訪,特別以舊金山灣區附近的幾個公司與公共建築為例,其中一個是一軟體設計公司新大樓,一個是正在施工中的舊金山科學博物館,另一是舊金山市已建好的住宅樓,給無家可歸的低收入者居住。 這些建築有些共同特色,如:使用的材料是回收材料、材料來源多在附近、可節省能源使用、降低CO2排放量、房間採光多使用自然光、隔熱效果好、不需多用電或煤氣、電力來源為太陽能或風能等等。博物館屋頂與公司大樓的樓頂,還設計了「空中綠園」,栽有本地花草樹木以隔熱,收取雨水為澆灌。

  蓋棟認證許可的綠建築,目前仍花費不低,認證手續也繁複。這幾年我曾參與過幾個例子,其中牽涉能資源節約、回收系統、化學品使用、維修辦法、建築材料、廢棄物處理等。 近來已有一些州郡(如:加州及舊金山),正著手將「綠建築」規格寫入法規中,一兩年內就要成為建築標準。這讓我想到下面一樁小事,是個有趣的現象,也有點諷刺與無奈,卻正在北美發生也蔚為風氣。

一人一把號

  美國是個奇特的國家,聯邦與地方不同調,尤其是在對抗氣候異常變化一事上。聯邦政府不肯簽署國際上降低CO2的公約,引起國際的不滿與指責。但地方州郡市區與市民,都不甘落人於後,成為笑談,紛紛推出各種區域合作方案、新技術、新嘗試等等,把聯邦甩在一邊,因此也真能影響局部區域與世界的走向。 比如:二○○五年,由西雅圖市長所推動的「全美市長氣候保護協定」,已有超過七百名市長簽署,各城市推動區域合作,減少排放溫室效應氣體(GHG),達到一致的CO2減量目標。加州、麻州及美東十餘州還有加拿大數省等聯合推動「區域氣候行動方案」,使全美已有過半數州,聯合落實方案使整區域達到國際CO2減量標準。紐約州與其他幾個州帶動的「區域溫室效應氣體方案」等也都引領風氣,能做到「落實本土,放眼世界」的理想。

  就以城市為例:訂定CO2減量目標,聯合附近城郡,改善大眾運輸系統;鼓勵市內公司機構施行「酷交通」(Cool Commute)計畫,如:car-pooling(共乘)、car-sharing(社區內多人共用一輛車)、走路、騎腳踏車、搭捷運或公車等;改善市區結構,方便市民在城區走路或騎車,減少市區擁擠與污染;獎勵公司機構提供員工彈性上班計畫,及遠距網路辦公計畫,以降低往返交通花費與CO2排放。 像這樣的城市,市民可以騎車上班、上學、購物、散步,可以在路邊喝咖啡、吃點心,可以不受擁擠、污染之苦,也不受汽機車的威脅,誰不想去住呢?我在《尋回綠色地球》一書裡介紹過,加州「腳踏車城」Davis這個近乎理想的城區(此城的市標就是一輛大腳踏車),就有這個特色。 我曾在此城住過一年,非常喜歡它的城區設計,寬敞的腳踏車道、環城的綠帶、與鄰近大城有明顯間隔區、保持小城特色、城區有一定開發限度、沒有大型購物中心與大樓、減少很多車輛往來等等。我們舉家常騎車上農夫市場購物,在城區出入也很安心,人們之間交往也友善,無形中生活素質提高許多。

市民的參與

  美國部分州郡市更與企業合作推動方案,如:回收減廢、使用太陽能、訂定省電節能獎助計畫、出售有環保標章的物品等;也要求承包商或有生意來往的企業,一定要符合減廢、減少CO2排放、節能的目標。 州市郡議員與首長會熱心推動,都是因為市民的參與,美國民間的活力由此可見。市民往往是解決公共議題(如:抗污染、愛環境、開發建設)的主要推手。首長與議員能否當個好管家,就看每位市民是不是好管家。

  近來,敝小城從聯邦接收一大片土地,正在規劃如何使用這地。目前至少有七個不同方案:開發成住宅區、商業區、輕工業區、公園、大學校園、商業與住宅混合區,或是保留為綠帶區等。我曾參與過說明會,也提出問題與意見,會中至少見到有兩百多市民積極投入,紛紛發言陳述己見。 雖然每個參與者的看法不一定相同,本城市議會要考慮以下幾點好作決定:各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EIR)結論;市民支持哪些提案;有何問題與不同建議;此外還要考慮瀕危物種保護、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含CO2)、公共交通系統設計、環境污染清理費用等因素。此一開發案還要經過好幾次公聽會才會作決定,關心的市民可多參與,可以影響本城環境的未來,也影響整個區域內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

作個忠心的管家

  造物主託付我們管理的重責,也給我們極大權能去行,對發生在城鄉社區裡的事,我們不能不聞不問,更不能只顧自己享樂、累積財富,而捨不得放下一點開車用電的方便。氣候異常變化與環境污染問題,正突顯出我們內心的問題。 要解決這些異常污染問題,是沒有特效良方的。何不問問我的城鄉有何GHG 與CO2減量計畫?我可以如何參與促成改變?我所屬的機構團體,有沒有合宜的「環境管理」方案來減廢、減碳、與節約?

  今天仍有眾多城鄉沒有反應;你的家鄉情形如何?它需要你的關心!現在正是市民參與落實行動的時候了。

(二)城鄉風雲 ── 奧運有那麼重要?

  如果你突然得了一大片土地,會怎麼處理?賣了?開發?保育?建綠帶?以前曾在《尋回綠色地球》一書中介紹過我有一位在Davis的農夫朋友,他的志業就是勸服愛護環境的人購買有生態意義的荒野,捐獻出來作曠野保育區,也真有這樣一群傻人肯為自然奉獻,不為了發財賺錢,或是積攢財寶給兒孫。近來有這麼一件白白得到一筆土地的事,就發生在本城,卻是另一類的故事。

  開發v.s.綠帶 我所住的小城在整個舊金山康郡中屬於中低收入者的城鎮,過去多年城鄉規劃並不理想,不太注意環境問題,因此幾個主要街道常常交通壅塞。這一年來,小城因為要從聯邦接收一大片不用的軍方土地,正徵求市民意見要如何使用這地。目前考慮:開發成住宅區、商業區、輕工業區、公園、大學校園,或是保留為綠帶區,使野生動植物與人能有個相遇的園區。

  我曾參與過兩次說明會,體會到即使是民主程序,要想使眾人意識到環境與氣候變遷問題會影響每個人,得花上好多功夫,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明白眼前的危機,更不是每個人都可看出將來的危害,大多數人仍是短視、只圖個人近利的。而要使市府官僚不向錢看,不與財團開發商勾結,就必須喚起民眾關注參與,以選票對抗鈔票。 雖然此開發案還要經過幾次公聽會才會作決定,但現在看來市議會傾向於一、兩個開發建設案,因此可能會多建出一、兩萬戶住宅及商業區,多出三萬餘人,也多出三、四萬輛車,這對保護曠野、建設綠帶、減少車輛、降低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等是不利的。我支持一個名為「綠帶聯盟」的團體,共同期望不要或是很有限度開發此地,而增加綠地、公園、步道、腳踏車道等。另外,就算有限度的蓋了些住宅與商業區,也要考慮公共交通連結系統,減少車流量。

  前文建議市民們多多關心自己城鄉的開發與環保計畫,好促使本地本鄉成為宜室宜居的所在,減少CO2及污染氣體排放,沒有交通擁擠車輛太多的問題,能使居民安心上街購物等。現在看來,本城的這案子有可能會背道而馳,關心環境的市民非得多參與不可。為了喚起街坊鄰居注意此一開發案,我開始在小社區裡發傳單,挨家挨戶的請多多提出意見,或寫意見函或上網送意見給市議會都可。這案子會影響本城環境的未來,也影響整個區域數個城鄉的生活品質。

  歡慶v.s.飲泣 這件土地開發或保留為綠帶的爭議案,讓我想起最近在《National Geographic》及《公共電視》專題報導上看到的一件類似事件,這事與北京奧運有關。為了辦奧運,北京官方早於三年前就開始「破四舊,立四新」,各種新潮超現代建築物、體育館、運動場、選手村、旅館、飯店等紛紛開工,有許多都是請歐美名建築公司設計建造,這是官方引以為傲的建樹。為了讓道給這些代表新北京的建築,為了向世界展示泱泱大國實力,為了即將來到的數億商機,許多歷代傳統建築消失在怪手之下。鏡頭中、圖片裡,看到多少小民為了瞬間即逝的歷史在哭泣、在咬牙切齒?誰聽到他們的聲音?

  看了這景象,不禁要問:什麼才是真正的進步?才是現代化?才是真正的大國風範?奧運又代表什麼?隱藏在黑暗中、不敢接受光照的事又有多少? 造物主賦與每個人均等的權力,也託付我們管理的重責,更給我們極大權能去執行;對發生在城鄉社區裡的事,我們不應該被漠視,也不能不聞不問,更不能只顧自己享樂、累積財富,而捨不得放下一點方便。氣候異常變化、環境破壞、傳統失落與社會公義問題,正突顯出人們內心的問題。

  官僚與議員能否當個好管家,就看每位市民是不是好管家。今天沒有人可以當個沉默者,每個公民也都應當有發言權。

(三)低碳國宴上的鴨子

  五月底的一晚,匆匆的看了一下台灣新總統就職新聞。別的沒聽見,也沒看清誰穿了什麼衣服,卻聽到新總統在國宴上說:為了「減碳」而不吃宜蘭鴨,改吃屏東鴨,好減少運輸過程中排放的CO2。聽了令人好生敬佩,我相信他的心與我一樣是一片「泛綠」。

  到底哪裡的鴨肉好吃?宜蘭鴨有何盛名?我沒任何概念,也極少吃鴨肉。據報導,國宴上有九道菜,菜色豐盛精緻,但為什麼總統單單提到鴨子,別的沒說呢?鴨子當然不可能自己來高雄報到,但水產食物又怎麼來的?蔬菜水果鳳梨酥呢? 辦國宴請遠來的貴賓,是有必要的,我也偶爾請外國朋友吃中式餐點,可從沒試過到幾百公里外去請客。既然新總統願意率先樹立「低碳」生活模式(如:穿舊衣、吃便當、坐高鐵、轉捷運、上公車、不吃宜蘭鴨等),那為何捨近求遠不在台北或宜蘭辦桌呢?少跑路不是更能減碳?這中間想必有些政治考量,不是一介小民能想通的。

禁戒能源胃口

  新總統一家生活樸素,與前人相較,令人耳目一新,是值得稱許學習的,真希望他一家能帶動官場與社會文化的改變,促使人們拋棄奢華享受、注重外表、追求品牌的消費心理。在〈曠野微聲〉一文裡,就曾指出我們是活在「超大享受」的國度裡,這樣的享樂,只加速環境的衰敗,惟有「禁戒消費與能源胃口」,才有可能挽回。 在著重經濟改革還兼顧環保的政策下,新總統想必已建立了堅強的環保團隊,也規畫出可行的減碳方案,政府部門紛紛改開小車、節油省電,他自己也樹立了樸實新象。但是,哪裡來的鴨子比較環保?這並不是僅僅以距離的遠近就可衡量的。

  沒錯,長途運輸肯定消耗較高的能源,但是企業的經營與環境管理方式,往往更能決定哪隻鴨子(即產品)才是真正省能源的「低碳鴨」。 如何飼養(即製作程序)、原料何處來(即礦場、農場、煉油廠)、有沒打抗生素或添加生長激素(即使用有毒害化學品)、怎麼處理廢料廢水、有無減廢方案、養鴨場(即工商企業)怎麼使用水與能源、宰殺、包裝、產銷流程如何、使用何種運輸工具與燃料等等?這些都得考慮在內,from cradle to grave,每一步都影響環境。

建立簡樸國度

  國家的經濟復甦當然不只是靠養鴨人家,推動環保也不能只靠總統一家,工商企業也同樣要考慮其環境成本。經濟要能發展,必須提高生產效能,「節能、減碳、減廢」正是效率提升的指標。環保做得好,才能有真正的成長,帶來真祝福。 由新總統的一席話,可知他對環保的重視,真期望他的政策設定能考慮全面,能由大處著眼;在執行上能落實法規,能積極輔導城鄉與企業設計良好的發展計畫(Smart Growth),而不是只向「錢」看。

  合宜的減碳作法,應該包含:開發新能源與燃料,改善城鄉規劃(見〈腳踏車的啟發──你的鄉城有何計畫〉),拓展大眾交通系統,積極推動教育,喚起全民自覺,鼓勵城鄉與工商企業訂定減碳、減廢目標,並進而與東亞國家合作,一同推動區域性低碳生活(carbon-neutral),在亞洲建立一小而美的簡樸國度。◆(作者在美任職環境管理師)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