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54期】2008年7-8月出刊

本期目錄:
回到原初的曠野地
不丹不簡單
深耕我們的靈魂

環保三題

靈修札記選讀
改革運動中的偉大靈魂
依納爵的自省操練

 

人與思潮靈修札記選讀

 編輯室

  巴斯卡(Blaise Pascal)自小就是個天才。十一歲時,他寫了篇文章探討震動物體與聲音的關係。十六歲時,他研究圓錐曲線的專文為他贏得巴黎數學界的推崇。成年後,他製作了能作算術運算的機器,還發明水銀氣壓計,制定了大氣學的一般法則。除了科學成就以外,他也是個文人,其著作《鄉間書簡》(The Provincial Letters)對法國文學有極大的影響。巴斯卡同時是個虔誠的基督徒,離世前(他死於三十九歲)曾著手撰寫信仰的明證。不過,他只寫下一些片斷的文字,近似於日記,也尚未形成章節。友人在其身故後,將這些文字集結出版,即《沈思錄》(Pensees)。下面的摘錄顯示出日記可作為釐清思想的工具,同時有助縝密思考,進而發展成神學上的理解。


  (784)我思索著在人類中、在我們身上的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在父裡面如同父親,在兄弟中像兄弟,在窮人中是窮人,在富人中是富人,祂在祭司中是祭司,又如同眾王子中的君王。因為,藉著祂的榮耀,祂是一切的偉大莊嚴,因祂就是神;而藉著祂肉身的生命,祂又是一切的窮乏和卑下。因此祂選取了這個不快樂的狀態,好讓祂自己能成為任何人在任何光景中的樣式。

  (785)耶穌基督是個無名氏(依照世人對這字的定義),因而史學家只書寫國家的重要事件,幾乎不曾注意到祂這個人。

  (791)什麼人曾有過更大的聲望?猶太民族早在耶穌基督之前就已預言祂的來到;外邦人在祂來了以後開始膜拜祂。不論外邦人或猶太人,都視耶穌基督為其中心。

  然而,又有誰得到的聲譽比祂更少呢?祂活了三十三歲,其中三十年未曾公開露面,後面三年卻被視為騙徒,被祭司和首領排拒,被朋友和至親鄙視;最終,祂死了,被自己的一個門徒所出賣;此外,祂還被另一個門徒否認,更被所有其他的門徒棄絕。

  這樣的名聲與祂有何關係呢?從未有人享有這麼多名聲;從未有人有如此的恥辱。這些名聲都是為了我們的緣故,使我們能認出祂來;而祂所做的沒有一丁點是為自己。

  (796)耶穌基督的證據——耶穌基督把偉大的事情說得簡單,好像祂從不覺得這些事很偉大似的;但祂說得這麼清晰,以致我們很容易就了解祂對這些事物的想法。這種清晰、這種簡明,是多麼奇妙。◆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寫過兩本札記,一是本來就有出版計畫的,即《約翰·衛斯理手札》(The Journal of John Wesley),另一本則是他的日記,屬私人性質,但他也從中整理重要內容以便公開發表之用。衛斯裡手札中的主題雖然包羅萬象,但其核心就是生動地描述上帝在各個世人生命中的工作。在以下內容中,衛斯理描寫了一些對他而言極其重大的事件,例如,他因心愛的弟弟瀕臨死亡而極為恐懼,這個感受也夾雜了對信心本質的了解,後來進而改造了他的傳道事工。

  二十八日,星期二。與母親再度見面,隔天開始打點前往提福頓(Tiverton)探望弟弟的事宜。但三月二日星期四的一早,傳來弟弟查爾斯(Charles)在牛津病危的消息,使我必須立刻出發。那天下午時分,我停留在路旁的一間房舍,發現裡面有好些人似乎對信仰有所期待,但我只是寒喧相向,包括晚上在下榻的旅店,與服務生及陌生人的交談都是如此。 關於這樣的行為,我做了一些修正,並記下了先前的解決方法。

1. 對應當與之交談的人,要有絕對開放且毫無保留的態度。
2. 在持續的認真對待之後,仍要作工,不可放任自己於任何輕浮的行為或嬉笑裡。不,片刻都不行。
3. 不說不能榮耀上帝的言語,特別是,不談論屬世的事物;其它的話題則可以,而且一定要談。但對上帝而言是什麼樣的內容呢?
4. 對無法榮耀上帝的事物,也應無興致多談。但當我能對榮耀上帝之事有所興致時,則無時無刻當感謝神,所以,任何不能使我深以為感謝和為其感謝的,都當拒絕。

  四日,星期六。弟弟在牛津正從肋膜炎逐漸康復中,另外還有一位彼得·貝勒爾(Peter Bohler),藉著他,我在五號主日的時候,清楚確知未信之人對信心的渴求,這信心正是我們得救的惟一憑據。 這個想法立刻擊中我的思緒:「別傳道了!你怎能傳給別人,自己卻失了信心呢?」我問貝勒爾他是否認為我該停止傳道。他說:「當傳講信心直到你真擁有它;然後你會因為擁有信心,進而傳講它。」

  接下來的三月六日,星期一,雖然靈性上才從工作中恢復,我開始傳講這個新的原則。克里夫(Clifford)是我用「信心乃是惟一救法」傳講的第一個對象,他是個死刑犯,貝勒爾曾多次希望我能和他談話。但我當時仍熱心主張以死為基礎的悔改是不可能得救的,所以無法說服自己這麼做。 ◆

  艾利特(Jim Elliot)是一九五六年在厄瓜多爾(Ecuador)為奧卡族印地安人殉道的五名年輕宣教士之一,他的札記後來由遺孀伊麗莎白(Elisabeth Elliot)編纂成書(內容並未縮減)。他的札記正如大多數人所寫的札記,原先並未打算出版。這本著作記錄了一位真誠、虔敬的年輕人如何尋求認識和服事上帝,以及他所經歷的掙扎和勝利。以下的節錄大約是在一九五二到一九五五年之間,於厄瓜多爾寫下的內容。

  六月八日 今天早上在第二教會(Second Church)聽到克立斯曼(Crisman)弟兄的談話(他在厄瓜多爾已有五十年之久)。上帝啊!請讓我用五十年的時間學會說西班牙語——似乎在我所遇見的美國佬中,沒有人比發音的初階程度更進一步,也沒有人達到這國家的語言標準。請賜給我語言的恩賜吧!請讓我用他們平常說話的方式來向他們表達,如此他們就不必以禮貌性的稱讚來隱藏真實的反應。我很高興能像是待在自己的家園一樣——至少在聽到這個語言時,能直接了解這些活生生的想法,而非只是英文翻譯。

  在一個霧濛濛的雨天,和她(註:指作者未來的妻子伊麗莎白)在一棵尤加利樹尖細的樹影下,門口因著濕雨而充滿泥濘。我們談論了她和朵雅斯(Dorothy)的關係,以及當中的一些問題。喔,上帝!我向你祈求對他們最好的方式;請讓他們學習最全備的友誼。伊麗莎白似乎沒有真的想要與朵雅斯建立親密的友誼——這是我的個性無法瞭解的。上帝啊,如果我應該給他們輔導或是建議,請讓我在這方面能有智慧。我感覺自己好像在狀況之外,甚至遠到不知如何來分析,但不知怎麼的,有時我又覺得能深深貼近伊麗莎白的感受——我希望她能得到快樂幸福,我覺得自己有某種責任要為她達成這個目標。她承認有問題,並坦承不知道如何突破,但我擔心她並不是真的很想解決問題。她本能的自我保留很強,只和那些「恰巧合得來」的人做深交的朋友——或者,如同她所說的,她只追求顯然是上帝所賜予的友誼。雖然她承認某些友誼是需要建立的,但我認為她不願意付出努力和朵雅斯建立友誼——主要因為她並不真的相信她們可以成為知交,她認為朵雅斯無法真「變成」她的親密夥伴。 我同意。朵雅斯看起來不像是挺合適的朋友。但是,喔!在我們彼此分隔兩地的等待年間,我多麼希望伊麗莎白能快樂,如果她能夠有一位親近的朋友,成為她分享的對象,那是多麼大的一個恩典啊!然而,伊麗莎白說,就如同我在朵雅斯往紐約途中曾經說過的,她們之間沒有什麼共通之處。的確,從表面上看來,她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伊麗莎白為人詩意、熱愛自然又觀察敏銳;朵雅斯在她身邊似乎顯得很膚淺、稚氣又率直。但是,天父啊!她們卻共同信仰穌基督,我希望你能教導她們如何分享耶穌基督。我雖然不能期待朵雅斯成為伊麗莎白的摯友,好比彼得(Pete)對我一樣重要,但至少她還是能給予伊麗莎白某些幫助,為她帶來內心平穩安定的力量。喔主!這確實是一個美好的難題,我將等待你在其中動工。

十月六日/哥林多後書第一章

  林後第一章是我今早的晨更內容。我認真並驚異地反覆思索著:在耶穌基督再來的日子,什麼東西或哪些人會成為我的榮耀?哦!主啊!與你那豐盛的應許相比,我所做成的拯救是多麼卑微啊!願神賜給我生活中的效率及平衡。 下午讀了些尼采,他不斷提及「上面的某些東西」——超越的人,即所謂的「超人」。他和天上的先知相比,形成多駭人的一種比照!但,他也指出,這些對比的角度並不相同。以下是我所讀到的:

肉體其實沒有不好 只有在視肉體為一切的人身上,
肉體才是大有壞處。 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
你所負的是何等的重擔啊! 竟在世人當中背負著一個
肉體軀殼 而世人都以為肉體即是一切!
靈性曾征服肉體多久呢? 肉體要享有多久瘋狂的喜悅
才會臣服於靈性呢? 這又是什麼?
最大的賞賜不是賞賜本身 而是祂從我們、
和我們一樣,取了身體, 人子啊!
沒有這樣的「取」 就不會有賞賜。
啊,萬世萬代都說, 「我們的身體無法帶來滿足。
強壯的身體不是我們所缺, 俊美優雅的身體亦非我們所追尋,
我們要的是自行控制的能力。」 在祂裡面,祂是以馬內利
我們唾棄靈性,寵愛肉體, 且深飲於肉體
因我們極愛祂; 因為儘管祂掌管我們,
肉體的感受就如沈醉於美酒一般 只是微微刺痛。
靈性曾征服肉體多久呢? 肉體要享有多久瘋狂的喜悅,
才會臣服於靈性呢?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